时间: 2025-04-24 10:0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08:28
喜迁莺 赠汪东峰中丞巡抚江西
作者: 夏言
冠峨豸角。
暂坐辍中台,
行临方岳。
虹井烟霞,
东峰花鸟,
江海十年离索。
青琐先朝交契,
白首此时欢谑。
对尊酒,
正枥马初喧,
骊歌又作。
抛却。
念今日,
处处民穷,
不见闾阎乐。
洗涤疮痍,
挽回醇俗,
须仗大贤经略。
铁柱浮渊旧梦,
画栋飞云高阁。
大江畔,
恐节钺难淹,
庙堂有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与友人汪东峰相聚时的愉悦与感慨。诗人坐在高台上,欣赏眼前的山水风景,感叹十年来与江海的离别。虽然曾经与友人有过深厚的交情,但如今却因民众困苦而忧心忡忡。诗人希望通过贤能的治理,抚平百姓的创伤,恢复社会的和谐。他回忆旧日的美好时光,展望未来的希望,同时也意识到政治上的艰难。
作者介绍:夏言(1482年-1548年),字孟轩,号阮亭,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以刚直不阿、清白自守而著称,曾任南京礼部尚书等要职。他的诗作多以豪放、清丽见长,兼具政治关怀。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夏言对友人汪东峰的赠言之际,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民生困苦的关注,寄托了对治理国家的期望和对友谊的珍视。
《喜迁莺》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历史感的诗作。夏言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人间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诗中“虹井烟霞,东峰花鸟”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而“处处民穷,不见闾阎乐”则使诗歌转入沉重的现实,反映出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通过对比,诗人不仅表现了与友人欢聚的喜悦,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他深厚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诗中提到的“洗涤疮痍,挽回醇俗”,不仅是对当下的期盼,也是对未来的寄托,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期待与信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对仗,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技巧。例如“虹井烟霞”与“江海十年离索”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社会现实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及对民生困苦的忧虑,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虹井烟霞”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处处民穷”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关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夏言的《喜迁莺》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自然的赞美,但夏言更侧重社会现实的关怀,而苏轼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与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