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

时间: 2025-04-23 03:04:41

诗句

卷中识尽古来人,笔下文章日日新。

万里从亲海边县,要令南国见麒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04:41

原文展示:

卷中识尽古来人,笔下文章日日新。万里从亲海边县,要令南国见麒麟。

白话文翻译:

在书卷中我认识了许多古往今来的人物,笔下的文章每天都在更新。我万里迢迢随亲人来到海边的小县,希望能在这里让南国的人们见到麒麟。

注释:

  • 卷中识尽古来人:卷中,指书卷、书籍。识尽,认识透彻。古来人,指历史上的名人。
  • 笔下文章日日新:笔下,指写作。日日新,每天都有新的创作。
  • 万里从亲海边县:万里,形容距离遥远。从亲,跟随亲人。海边县,指靠近海边的县城。
  • 要令南国见麒麟:要令,希望。南国,指南方的地区。麒麟,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和杰出的人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zhì),字方叔,宋代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随亲人赴任泉州(今福建泉州)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廌在随亲人赴任泉州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泉州在当时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李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南国的人们认识到他的才华。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首句“卷中识尽古来人”,表明诗人通过阅读书籍,对历史上的名人有了深刻的认识。第二句“笔下文章日日新”,则展现了诗人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后两句“万里从亲海边县,要令南国见麒麟”,诗人表达了自己随亲人远赴海边的决心,以及希望在南国展现自己才华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卷中识尽古来人:诗人通过阅读书籍,对历史上的名人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2. 笔下文章日日新:诗人不断创新,每天都有新的创作,这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不懈追求。
  3. 万里从亲海边县:诗人随亲人远赴海边的县城,这表明诗人愿意为了文学创作而远行,不畏艰难。
  4. 要令南国见麒麟:诗人希望在南国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南国的人们认识到他的杰出。

修辞手法:

  • 比喻:“要令南国见麒麟”中,麒麟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希望被认可的愿望。
  • 对仗:“卷中识尽古来人,笔下文章日日新”中,“卷中”与“笔下”,“识尽”与“日日新”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通过阅读和创作,不断追求文学上的创新和卓越,并希望在南国展现自己的才华,得到认可。

意象分析:

  • 卷中:象征知识和智慧的源泉。
  • 笔下:象征创作和表达的工具。
  • 万里:象征距离和挑战。
  • 麒麟:象征吉祥和杰出的人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卷中识尽古来人”中的“卷中”指的是什么? A. 书卷、书籍 B. 画卷 C. 地图 D. 文件

  2. 诗中“笔下文章日日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精神? A. 保守 B. 创新 C. 懒惰 D. 悲观

  3. 诗中“要令南国见麒麟”中的“麒麟”象征什么? A. 吉祥和杰出的人才 B. 凶猛的野兽 C. 普通的动物 D. 神话中的怪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与李廌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与李廌的这首诗在情感上有共鸣。

诗词对比:

  • 李廌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而李廌的诗则更侧重于对未来的憧憬。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李廌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文学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李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谒金门(花品) 谒金门 谒金门 春楼 谒金门 谒金门 其三 代和 谒金门 其二 寒夜 谒金门 谒金门 其二 谒金门 谒金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僵直 卤字旁的字 问柳评花 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余粮 小康之家 西字头的字 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小察 名书锦轴 生字旁的字 幾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赃私狼藉 包含伍的词语有哪些 繁骄 行如禽兽 逾千越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