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53
感秋五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隤照趣夕黯,孤灯启宵明。
老夫倦欲睡,似醉复如醒。
寸心无寸恨,坦如江海清。
秋蛩何为者,四面作怨声。
凄恻竟未已,抑扬殊不平。
切切百千语,递递三四更。
遶砌寻不得,静坐复争鸣。
有口汝自苦,我醉不汝听。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夜晚,夕阳的余晖逐渐消失,孤灯点亮了夜空。老者因疲倦而想要入睡,似乎又醉又醒。内心没有恨意,像江海般开阔清澈。秋天的蟋蟀为何在四面八方发出怨鸣?悲伤的声音依然未散,抑扬之间似乎不平衡。无数的话语在耳边回响,时间在三四更中流逝。徘徊在阶梯上找不到它们,静坐时又争相鸣叫。你有嘴却自苦,我醉了便不愿意听。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特别擅长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写秋夜的孤独和内心的宁静,反映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杨万里的《感秋五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秋夜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诗人以“隤照趣夕黯”开篇,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场景,带出对夜晚的期待。接着,诗人以“老夫倦欲睡”表露出疲惫的心情,似醉似醒的状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诗中“寸心无寸恨”一语,表现出他心境的豁达,尽管外界的秋蟋蟀声声不绝,依旧无法动摇他内心的平静。
“秋蛩何为者,四面作怨声”描绘了秋夜蟋蟀的悲鸣,传达了秋天的哀愁,诗人试图探寻其原因,却发现其声中蕴含了无尽的怨恨与不平。整首诗通过对秋声的描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诗人对人生苦乐的深刻思考。终句“我醉不汝听”表达了一种超脱的态度,虽然外界的声音纷扰不已,诗人的内心却已然醉于自己的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态度的超然,尽管外界有纷扰,但内心的宁静是最重要的。
诗词测试:
诗中“老夫倦欲睡”指的是哪个状态?
A. 疲倦想入睡
B. 精力充沛
C. 感到快乐
D. 无所事事
“寸心无寸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人生的怨恨
B. 内心的平静
C. 对秋天的感慨
D. 对他人的嫉妒
诗中秋蛩的声音代表了什么?
A. 快乐
B. 哀怨
C. 宁静
D. 平和
答案:1. A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