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3:56
松江鲈鱼
作者: 杨万里〔宋代〕
鲈出鲈乡芦叶前,
垂虹亭上不论钱。
买来玉尺如何短,
铸出银梭直是圆。
白质黑章三四点,
细鳞巨口一双鲜。
秋风想见真风味,
祗是春风已迥然。
鲈鱼在松江的芦苇叶前出水,
在垂虹亭上,谁还在计较金钱?
买来的玉尺再短又有什么关系,
铸造的银梭却是那样的圆润。
白色的鱼身上点缀着三四个黑斑,
细鳞和巨口的鱼鲜活无比。
秋风中我想品尝那真正的风味,
只是春风已经让它的味道迥然不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对鲈鱼的描写,反映了宋代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敏感。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以自然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其诗风清新自然,富于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游历松江之际,诗中描绘了当地著名的鲈鱼,表现了对美食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富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重视。
《松江鲈鱼》是一首描绘自然与美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杨万里对鲈鱼的热爱以及对松江水乡美景的赞美。诗的开头就以“鲈出鲈乡芦叶前”引入,生动地描绘出鲈鱼出水的场景,仿佛让人闻到了水乡的清新气息。接下来,诗人借助“垂虹亭上不论钱”,表达了对美味的无私追求,金钱在这里显得微不足道。通过“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诗人以“玉尺”和“银梭”作比,生动地表现了鲈鱼的形态与美味。
在后面几句中,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鲈鱼的外貌,使用“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这些生动的意象,使鲈鱼的形象跃然纸上,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鱼鲜美的滋味。最后两句“秋风想见真风味,祗是春风已迥然”,则通过季节的变换,表达了对美味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暗示了鲈鱼的风味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敏感,以及对美食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鲈鱼为中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美食的热爱,反映了生活中的简单快乐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鲈鱼”主要出现在什么地方?
A. 江边
B. 山中
C. 芦叶前
答案:C
诗人认为鲈鱼的价值超越了什么?
A. 自然
B. 美食
C. 钱财
答案:C
诗中提到的“白质黑章”形容什么?
A. 鲈鱼的外观
B. 水的颜色
C. 餐具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