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西岭望鸣皋山》

时间: 2025-08-10 21:11:18

诗句

高秋对凉野,四望何萧瑟。

远见鸣皋山,青峰原上出。

晨兴采薇蕨,向暮归蓬荜。

讵假数挥金,餐和养馀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21:11:18

原文展示

高秋对凉野,四望何萧瑟。
远见鸣皋山,青峰原上出。
晨兴采薇蕨,向暮归蓬荜。
讵假数挥金,餐和养馀日。

白话文翻译

在高秋的季节,凉爽的原野上,四周的景色显得多么萧瑟。远远望去,鸣皋山的青峰从原野中显现出来。早晨起床去采摘薇菜和蕨菜,傍晚时分再回到简陋的茅屋。难道仅凭几分金钱就能换来这样的生活,享受和谐的余生吗?

注释

  • 高秋:指秋季,天气变凉的季节。
  • 萧瑟:形容景色凋零、冷清。
  • 鸣皋山:山名,可能是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
  • 青峰:青翠的山峰,象征自然的美。
  • 薇蕨:野菜,指可以采摘的植物。
  • 蓬荜:形容简陋的居所。
  • 讵假数挥金:岂能仅凭几分金钱来换取生活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惟忠,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为人清白,仕途坎坷,经历过多次贬谪,作品风格多变,既有沉郁顿挫的长篇,又有轻松婉约的短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德裕的晚年,反映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诗中表现了他在高秋时节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秋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开头两联通过“高秋对凉野”和“四望何萧瑟”,设定了一个冷清、萧瑟的自然背景,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接下来“远见鸣皋山,青峰原上出”,通过远山的描写,增添了一分清新与希望。晨起采薇蕨,这一细节显示了诗人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亲近。最后一句“讵假数挥金,餐和养馀日”则是对物质生活的反思,强调了简单生活的珍贵,表达了对金钱的淡薄态度。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通过反思物质生活传达了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超然的情怀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这样的主题在唐代诗歌中并不常见,李德裕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内心丰富的诗人形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秋对凉野:描绘秋天的凉爽与广阔的原野。
  2. 四望何萧瑟:四周的景色显得冷清、凋零。
  3. 远见鸣皋山:远处可以看到鸣皋山,增添了一种远方的希望。
  4. 青峰原上出:青翠的山峰从原野中显露,表现自然的秀美。
  5. 晨兴采薇蕨:早晨起床去采野菜,表现诗人的闲适生活。
  6. 向暮归蓬荜:傍晚时回归简陋的住所,体现生活的朴素。
  7. 讵假数挥金:难道仅凭几分金钱就能换来这样的生活?
  8. 餐和养馀日:享受和谐的生活,体现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晨兴采薇蕨”与“向暮归蓬荜”形成对比。
  • 比喻:将生活的简单与金钱的无力进行对比,强调内心的富足。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反映了对物质生活的淡薄态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凋零与成熟,隐喻人生的历练。
  • 鸣皋山:象征着自然的美与远方的希望。
  • 薇蕨:象征着简朴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蓬荜:象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鸣皋山”象征什么? A. 物质生活
    B. 自然的美
    C. 忧伤的情感
    答案:B

  2. 诗人对金钱的态度是怎样的?
    A. 非常重视
    B. 轻视
    C. 中立
    答案:B

  3. “晨兴采薇蕨”这一句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生活态度?
    A. 奢华
    B. 忙碌
    C. 朴素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德裕的诗更强调对简单生活的反思,而王维则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另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德裕传记及研究论文

相关查询

法曲(入破第二) 琴操·雉朝飞操 和王应夫见贻六首 用前韵赠张正仲朝散二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松窗用杜句为韵和以棋酒为意十首 连雨有感 和曾守祈雪二首 春晴野步 守闸书事时已退居五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遗羞 功名利禄 逻所 笔墨横姿 东羌 灵谈鬼笑 目字旁的字 抵掌谈兵 游溶 柱石之士 鼠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良贾深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