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6:03
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被贬居住在陈地,随行的只有温暖的部下。山地虽然荒凉,但仍然可以耕种,钱财和工具也容易筹备。这里的风俗多采用火耕法,模仿也比较方便。如今春天尚未深,几亩地足够耕作。种田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理顺荒凉的宴席。遗留的穗子和乌雀,贫穷的人们对此都感到羡慕。明晨出耕时,山中寒冷易结霜和霰。
王守仁(1472-1529),字守仁,号阳明,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创立了心学,强调“致良知”。他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贬谪,其作品多反映个人境遇与社会现实。
此诗作于王守仁被贬之际,生活处于贫困与困境中。诗中描写了他在荒山僻地耕作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与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被贬后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描绘的山荒、耕作、遗穗、乌雀等意象,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思考。尽管身处困境,王守仁并未沉溺于悲伤,而是以耕作为乐,视其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诗中“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一句,表达了他对物质与精神双重追求的深刻思考,并通过农耕活动来理顺内心的荒凉。在这幅生活画卷中,既有对贫困的无奈,也有对耕作的热爱,体现了王守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与历史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王守仁在逆境中仍然坚持耕作、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王守仁的字是什么?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这句的主要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耕作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