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导引(高宗梓宫发引三首)》

时间: 2025-05-02 18:37:24

诗句

寒日短,草露朝晞。

仙鹤下,梦云归。

大椿亭畔苍苍柳,怅无由、挽住天衣。

昭阳深,暝鸦飞。

愁带箭、恋恩栖。

笳箫三叠奏,都人悲泪袂成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7:24

原文展示:

寒日短,草露朝晞。仙鹤下,梦云归。大椿亭畔苍苍柳,怅无由挽住天衣。昭阳深,暝鸦飞。愁带箭恋恩栖。笳箫三叠奏,都人悲泪袂成帷。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日子短暂,草上的露水早晨就干了。仙鹤降临,梦中的云彩归来。大椿亭边,苍苍的柳树,惆怅无法挽留住天上的衣裳。昭阳宫深邃,黄昏的乌鸦飞翔。忧愁如带箭,留恋恩宠而栖息。笳箫三次奏响,人们悲伤得泪水湿透了衣袖,如同帷幕。

注释:

  • 寒日短:指寒冷的日子短暂。
  • 草露朝晞:草上的露水早晨就干了,形容时间流逝。
  • 仙鹤下:仙鹤降临,象征吉祥或重要人物的到来。
  • 梦云归:梦中的云彩归来,比喻美好的回忆或幻想。
  • 大椿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诗人想象中的地方。
  • 苍苍柳:苍老的柳树,象征岁月的沧桑。
  • 怅无由挽住天衣:惆怅无法挽留住天上的衣裳,比喻无法留住美好的时光或人物。
  • 昭阳深:昭阳宫深邃,指宫廷的深邃和神秘。
  • 暝鸦飞:黄昏的乌鸦飞翔,象征不祥或离别的悲伤。
  • 愁带箭:忧愁如带箭,形容忧愁之深。
  • 恋恩栖:留恋恩宠而栖息,指对恩宠的留恋。
  • 笳箫三叠奏:笳箫三次奏响,指哀乐的演奏。
  • 都人悲泪袂成帷:人们悲伤得泪水湿透了衣袖,如同帷幕,形容悲伤之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作品涉及诗、词、文、史等多个领域,尤以史学著称。洪迈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这首《导引》是在高宗梓宫发引时所作,表达了对高宗的哀思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宋高宗赵构的梓宫(棺木)发引时所作。高宗是南宋的开国皇帝,他的去世对国家和社会都有重大影响。洪迈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高宗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寒日、草露、仙鹤、梦云等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随后通过大椿亭畔的苍苍柳树,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惆怅。诗中“怅无由挽住天衣”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无法留住美好时光的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后半部分通过昭阳宫的深邃和暝鸦的飞翔,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忧愁氛围。最后,笳箫的哀乐和人们的悲泪,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高宗的深切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日短,草露朝晞:寒冷的日子短暂,草上的露水早晨就干了,形容时间的流逝。
  2. 仙鹤下,梦云归:仙鹤降临,梦中的云彩归来,象征吉祥或重要人物的到来。
  3. 大椿亭畔苍苍柳:大椿亭边,苍老的柳树,象征岁月的沧桑。
  4. 怅无由挽住天衣:惆怅无法挽留住天上的衣裳,比喻无法留住美好的时光或人物。
  5. 昭阳深,暝鸦飞:昭阳宫深邃,黄昏的乌鸦飞翔,象征不祥或离别的悲伤。
  6. 愁带箭恋恩栖:忧愁如带箭,留恋恩宠而栖息,指对恩宠的留恋。
  7. 笳箫三叠奏,都人悲泪袂成帷:笳箫三次奏响,人们悲伤得泪水湿透了衣袖,如同帷幕,形容悲伤之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怅无由挽住天衣”,将无法留住美好时光的遗憾比喻为无法挽留住天上的衣裳。
  • 拟人:如“仙鹤下,梦云归”,将仙鹤和梦云拟人化,赋予它们动态和情感。
  • 对仗:如“寒日短,草露朝晞”,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重要人物的哀悼。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高宗的深切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寒日、草露: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仙鹤、梦云:象征吉祥和美好的回忆。
  • 大椿亭畔的苍苍柳:象征岁月的沧桑和无法挽回的过去。
  • 昭阳深、暝鸦飞:象征宫廷的深邃和离别的悲伤。
  • 笳箫、悲泪:象征哀乐和深切的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怅无由挽住天衣”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2. 诗中“仙鹤下,梦云归”象征什么? A. 吉祥和美好的回忆 B. 不祥或离别的悲伤 C. 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答案:A

  3. 诗中“笳箫三叠奏,都人悲泪袂成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
  • 杜甫的《春望》: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洪迈的《导引》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作品都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但洪迈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大事的忧虑,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迈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史》:详细记载了洪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广汉早发有寄 寄远曲 阌乡道中 春日游可园感赋 观音峡晓发 暮登望江楼 禅门寺暮钟 贡院楼北新栽小松 咏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竹字头的字 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仪缀 花脚猫 落名 睦邻 听政 一终 韦字旁的字 封胡遏末 讲文张字 包含莲的词语有哪些 目字旁的字 安分循理 翩翩起舞 包含絮的成语 门字框的字 水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