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9:11
作者: 魏学洢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受托诚不易,知人良独难。
南阳虽子房,谁为酂与韩。
将相兼簿书,心中多苦酸。
十出九空归,一身亦凋残。
为君歌梁父,中夜发长叹。
全诗翻译:
受托于君的事情确实不容易,懂得人才的确是更难。南阳虽然有诸葛亮,但谁能像酂和韩那样出色呢?身为将相,手握文书,心中感到许多苦涩与酸楚。十次出征,九次空手而归,自己也因此渐渐衰败。为了君主唱起《梁父吟》,在深夜我不禁长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魏学洢,明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风格多样,善于抒发个人情感,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表现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历史中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魏学洢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人才难得与忠诚奉献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诸葛亮为核心,借助他在历史上的形象,展现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忠诚的反思。开篇“受托诚不易,知人良独难”,直接指出了忠臣难得的现实。接着通过对南阳诸葛亮与张良、酂、韩的对比,强调了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的英才是稀缺的。
诗中“将相兼簿书”一联,描绘了诸葛亮的政治与军事双重身份,这种身份的双重性导致了他内心的苦楚与无奈。尤其是“十出九空归”,更是直接揭示出他多次北伐的艰巨与失败,反映了他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忠诚与个人奋斗的悲剧。
最后一句“为君歌梁父,中夜发长叹”,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追怀,更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与叹息。这种情感的深沉与悲壮,将整首诗的主题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真切地表达了对历史、对忠臣的敬仰与对命运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忠诚和才能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忠臣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A. 诸葛亮 B. 张良 C. 韩信 D. 王羲之
“十出九空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成功喜悦 B. 失败无奈 C. 忍辱负重 D. 反思人生
诗中“为君歌梁父”体现了什么主题?
A. 忠诚 B. 背叛 C. 友谊 D. 复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