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史述 其十六 诸葛亮》

时间: 2025-04-26 03:29:11

诗句

受托诚不易,知人良独难。

南阳虽子房,谁为酂与韩。

将相兼簿书,心中多苦酸。

十出九空归,一身亦凋残。

为君歌梁父,中夜发长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9:11

诗词名称: 读史述 其十六 诸葛亮

作者: 魏学洢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受托诚不易,知人良独难。
南阳虽子房,谁为酂与韩。
将相兼簿书,心中多苦酸。
十出九空归,一身亦凋残。
为君歌梁父,中夜发长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受托于君的事情确实不容易,懂得人才的确是更难。南阳虽然有诸葛亮,但谁能像酂和韩那样出色呢?身为将相,手握文书,心中感到许多苦涩与酸楚。十次出征,九次空手而归,自己也因此渐渐衰败。为了君主唱起《梁父吟》,在深夜我不禁长叹。

注释:

字词注释:

  • 受托: 指受人委托,承担重任。
  • 南阳: 指诸葛亮的故乡,南阳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地方。
  • 子房: 指张良,汉初著名的谋士。
  • 酂与韩: 指酂氏和韩信,都是古代著名的军事谋略家。
  • 将相: 指将领和相国,统治国家的高层领导。
  • 簿书: 指文书、文件。
  • 苦酸: 形容内心的苦楚和无奈。
  • 十出九空归: 形容多次出征却没有成功。
  • 梁父: 指《梁父吟》,古代的诗歌,表达对君主的忠诚。
  • 长叹: 深深的叹息,表达内心的无奈与哀伤。

典故解析:

  • 诸葛亮被比作张良,表达了对其杰出才华的赞美。酂与韩则是反映了人才难得的现实。
  • “十出九空归”则反映了诸葛亮多次北伐的艰辛与无奈,表现出他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的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学洢,明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风格多样,善于抒发个人情感,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表现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历史中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魏学洢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人才难得与忠诚奉献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诸葛亮为核心,借助他在历史上的形象,展现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忠诚的反思。开篇“受托诚不易,知人良独难”,直接指出了忠臣难得的现实。接着通过对南阳诸葛亮与张良、酂、韩的对比,强调了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的英才是稀缺的。

诗中“将相兼簿书”一联,描绘了诸葛亮的政治与军事双重身份,这种身份的双重性导致了他内心的苦楚与无奈。尤其是“十出九空归”,更是直接揭示出他多次北伐的艰巨与失败,反映了他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忠诚与个人奋斗的悲剧。

最后一句“为君歌梁父,中夜发长叹”,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追怀,更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与叹息。这种情感的深沉与悲壮,将整首诗的主题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真切地表达了对历史、对忠臣的敬仰与对命运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受托诚不易: 承担重任的信任是非常困难的。
  • 知人良独难: 识别人才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 南阳虽子房: 南阳有诸葛亮这样的英雄。
  • 谁为酂与韩: 但像酂氏和韩信那样的人才又有多少呢?
  • 将相兼簿书: 作为将领和相国,掌握很多文书。
  • 心中多苦酸: 心中充满了无奈与苦涩。
  • 十出九空归: 多次出征,却常常是空手而归。
  • 一身亦凋残: 自己也因此逐渐衰败。
  • 为君歌梁父: 为了君主唱起《梁父吟》。
  • 中夜发长叹: 在深夜中不禁长叹。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对比诸葛亮与其他历史人物,突出人才的稀缺。
  • 象征: “十出九空归”象征着忠臣的艰辛与无奈。
  • 反复: 多次提到出征与归来,增强了诗歌的悲剧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忠诚和才能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忠臣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臣: 代表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
  • 将相: 象征权力与责任。
  • 南阳: 文化的象征,指向历史的厚重。
  • 长叹: 表达情感的深沉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A. 诸葛亮 B. 张良 C. 韩信 D. 王羲之

  2. “十出九空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成功喜悦 B. 失败无奈 C. 忍辱负重 D. 反思人生

  3. 诗中“为君歌梁父”体现了什么主题?
    A. 忠诚 B. 背叛 C. 友谊 D. 复仇

答案:

  1. A, B,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逃避。

诗词对比:

  • 比较魏学洢与杜甫的作品,魏学洢的诗更注重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而杜甫则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直接描绘,反映出不同的创作视角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史》
  • 《诸葛亮与三国历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凉 其一 贺新凉 其四 有赠 贺新凉 其三 贺新凉 其二 贺新凉 贺新凉 病中坐雨 贺新凉 丁巳中秋 贺新凉 贺新凉 湘潭夜泊 贺新凉 用辛稼轩韵代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韭字旁的字 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文字旁的字 水产 两点水的字 彑字旁的字 神谟远算 揪辫子 歹字旁的字 炯晃 条开头的成语 施政 难以置信 槐堂 櫜弓卧鼓 雾锁 危机四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