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2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4:23:51
李陵飞将雏,千弩应弦倒。
万里搏单于,匈奴不堪埽。
箙中花箭尽,鼓死龙城道。
名败志不成,身与毡帷老。
日落望乡台,酸风嘶荒草。
子卿不相理,十年恨盈抱。
李陵是飞将的后代,千支弩箭齐发如雨。
他在万里之外与单于搏斗,匈奴人已无法抵挡。
箭筒里的花箭已用尽,鼓声在龙城的道路上消亡。
名声败坏志向未成,自己与毡帐一起变得衰老。
夕阳西下望故乡,凉风刺耳荒草丛生。
子卿对我不再理睬,十年的怨恨充满心头。
魏学洢(约1550-1620),明代诗人,因其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历史的独到见解而著称。他的诗风多样,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
《读史述 其九 李陵》是在历史背景下写成,反映了李陵在与匈奴作战中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共鸣。
这首诗通过李陵的故事,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无情。开头以“飞将雏”引入,暗示李陵作为勇士的身份,但接下来的“千弩应弦倒”却展现了战斗的凶险。李陵虽勇猛,但在面对强敌时,最终不得不承受失败的痛苦。“箙中花箭尽,鼓死龙城道”强调了他在战斗中的孤立与绝望。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描绘了李陵的内心世界,从“名败志不成”到“身与毡帷老”,不仅是对战败的自责,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尤其是最后两句,夕阳落下,思乡之情愈发浓厚,表现出李陵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以李陵为主线,通过对比与情感的逐层递进,使得读者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深邃见解与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李陵的遭遇,探讨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悲剧,表现了对英雄命运的深刻反思和对家国情怀的思念。
李陵在战斗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A. 资源匮乏
B. 敌人太强
C. 战友不足
D. 自身能力不足
诗中“子卿不相理”指的是什么?
A. 与敌人对峙
B. 朋友的冷漠
C. 家乡的遥远
D. 战斗的失败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二者均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情与放纵,而魏学洢的《读史述 其九 李陵》则更显沉重与思索。两者在情感表达与历史背景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