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史述 其十四 庞德公》

时间: 2025-04-22 03:50:07

诗句

庞翁襄阳人,不识襄阳县。

躬耕有馀暇,支颐玩时变。

鹿门漾春风,吹落桃花片。

区区一角天,儿辈已足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3:50:07

原文展示:

庞翁襄阳人,不识襄阳县。
躬耕有馀暇,支颐玩时变。
鹿门漾春风,吹落桃花片。
区区一角天,儿辈已足办。

白话文翻译:

庞德公是襄阳人,却不知道襄阳县的具体所在。
他在田间劳作之余,有充足的时间,悠闲地倚着手玩味时光的变化。
鹿门山下春风荡漾,吹落了桃花瓣片。
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孩子们已经足够自得其乐了。

注释:

  • 庞翁:庞德公的尊称,“翁”意为老者。
  • 襄阳人:指庞德公来自襄阳地区。
  • 不识襄阳县:意指庞德公虽然来自襄阳,但对地方的具体情况并不熟悉,反映出他心境的淡泊。
  • 躬耕:指亲自耕作,表现出一种务实的生活态度。
  • 支颐玩时变:支颐即托着下巴,形象地描绘出他沉思的样子,玩时变则是享受时间的流逝。
  • 鹿门:指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漾春风:春风轻轻荡漾,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 区区一角天:形容他所处的生活环境虽然狭小,但已是他心满意足的天地。
  • 儿辈已足办:指孩子们已经能够自得其乐,表现出对家庭的满足与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学洢(约1555-约1625),字维桢,号燕山,明代诗人、散文家。他的作品多以自然为题材,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魏学洢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庞德公作为一个普通农民,虽身处社会底层,却对生活的简单与宁静感到满足,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读史述 其十四 庞德公》是魏学洢的一首抒怀诗,诗中描绘了一位名为庞德公的农夫的生活状态。他虽来自襄阳,却对襄阳的具体情况并不熟悉,体现出一种远离世俗的态度。诗的开头通过“庞翁襄阳人,不识襄阳县”引出庞德公的身份,显示他对家乡的无知,反而突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专注与投入。

接下来的“躬耕有馀暇,支颐玩时变”展现了他在田间劳作的闲适与自在,他不仅在耕作,还在思考人生的变化,这种悠闲的心境让他能够享受自然的美好。诗中“鹿门漾春风,吹落桃花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风与桃花的结合,营造出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一句“区区一角天,儿辈已足办”总结了庞德公的心境,他虽处于狭小的天地,却感到无比满足。孩子们的成长与快乐让他倍感欣慰,体现了家庭的温暖与安宁。

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理想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家庭和简单生活的热爱,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世俗的超然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庞翁襄阳人,不识襄阳县:开篇引出庞德公的身份,表达他对家乡的陌生,显示出他的淡泊。
  2. 躬耕有馀暇,支颐玩时变:表现他在劳作之余,享受宁静的生活。
  3. 鹿门漾春风,吹落桃花片:描绘自然景色,增强诗的美感和意象。
  4. 区区一角天,儿辈已足办:表达他对家庭的满足感,体现出对生活的知足常乐。

修辞手法:

  • 对比:庞德公的身份与对家乡的无知形成对比,突出他的超然。
  • 意象:鹿门、春风、桃花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田园画面。
  • 象征:桃花象征着春天与生命,反映出生机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家庭幸福的珍视与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鹿门:象征世外桃源,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2.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温暖。
  3. 桃花:象征爱情与生命,反映出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轮回。
  4. 角天:象征狭小的生活空间,却也代表着内心的满足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庞德公来自哪个地方?

    • A. 襄阳
    • B. 洛阳
    • C. 长安
    • D. 杭州
  2. 诗中提到的“鹿门”象征着什么?

    • A. 都市繁华
    • B. 田园生活
    • C. 战争
    • D. 商业
  3.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生命的轮回?

    • A. 桃花
    • B. 春风
    • C. 鹿门
    • D. 角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与《读史述 其十四 庞德公》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陶渊明更强调个体的哲学思考,而魏学洢则更注重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简单。两者在意境上虽有相似之处,却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魏学洢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河传(二之二) 望长安 送表侄赵子亿之官沧州兼简通守李延宁 题醉袖 题甘露寺净名斋兼寄米元章 拥鼻吟(吴音子) 江夏秋怀三首之三 和王文举别馆初夏 冬夜怀寄周文清郭天辅 人生七十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东闪西躲 先字旁的字 曳居侯门 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例结尾的成语 引渡 怅然自失 心神不宁 不忍卒读 火字旁的字 人各有能有不能 卝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运策决机 目字旁的字 醋海 剪发披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