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17:5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17:57:47
当年竹林中,步兵尽高妙。
登山赋英雄,恸哭兼长啸。
却令两竖子,代我解人诮。
此中深意存,醒人那能料。
吾有数斗酒,垒块可堪浇。
在那年的竹林中,步兵的技艺十分高超。
登上山顶吟咏英雄,既痛哭又长啸。
只让两个小孩,代我解说他人的讥讽。
其中深刻的意蕴,明白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我有几斗美酒,堆成的块头可以浇愁。
魏学洢(1560-1640),明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著称。他的诗风多变,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作者通过对阮籍的追忆,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反映出自身对时局的无奈与愤懑。
这首《读史述 其十二 阮籍》不仅是对阮籍的追忆,也是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反思。开篇以“竹林”引入,立刻让人联想到竹林七贤的隐逸生活,彰显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在“步兵尽高妙”中,步兵不仅仅是士兵的代名词,更是勇气与力量的象征,似乎在对比阮籍和当下士人间的区别。
接下来的“登山赋英雄,恸哭兼长啸”则是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哀悼,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英雄情怀的共鸣。诗人以“竖子”指代那些未能理解深意的人,显现出一种对时代的失望与无奈,愈发突显出诗中“醒人那能料”的思考深度。
最后一句“吾有数斗酒,垒块可堪浇”则是以酒作解愁之道,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也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无奈与逃避。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透过对阮籍的赞美,映射出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求。
当年竹林中,步兵尽高妙。
追忆阮籍等人在竹林中自得其乐,表现出对个人才华的赞美。
登山赋英雄,恸哭兼长啸。
表达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和对英雄的悼念。
却令两竖子,代我解人诮。
对于无能者的无奈,表现出对社会的失望。
此中深意存,醒人那能料。
提出对深意的思考,反映出难以理解的时代困境。
吾有数斗酒,垒块可堪浇。
以酒解愁,展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逃避。
全诗通过对阮籍的回顾,探讨了历史、英雄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关系,表达出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
诗中提到的“竹林”指的是哪一群体?
“吾有数斗酒,垒块可堪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