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4:05
菩萨蛮(中吕调)
作者: 张先 〔宋代〕
玉人又是匆匆去。
马蹄何处垂杨路。
残日倚楼时。
断魂郎未知。
阑干移倚遍。
薄幸教人怨。
明月却多情。
随人处处行。
此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匆匆离去的情景,诗人通过马蹄声和垂杨的意象,表达了对这位女子的思念和惆怅。夕阳西下,诗人独自倚靠在楼上,心中满是对远方爱人的思念。诗中提到的阑干和明月,进一步加深了孤独与思念的气氛,明月似乎也无处不在,仿佛在陪伴着诗人,随其心情漂浮。
张先,字子野,号临川,宋代著名词人,晚唐五代时期词风的继承者之一,擅长写词,尤其以婉约风格著称。他的词多表现对生活、爱情的细腻感受,风格清丽。
《菩萨蛮》作于宋代,诗人面临离别之际,寄情于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人离去的无奈与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追求与失落。
《菩萨蛮》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词作,充分展现了张先对爱情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力。全词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开头以“玉人又是匆匆去”引入,瞬间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展现出一种急促而又无奈的情感。接下来的“马蹄何处垂杨路”,通过景物的描写,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想象中那离去的身影与周围环境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残日倚楼时”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加深,夕阳的余晖映照出诗人的孤寂。之后“断魂郎未知”,表达了对爱人心中无尽思念的痛苦,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哀伤。整首词通过阑干、薄幸、明月等意象,交织出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怨恨也有无奈,既有对离去的美人深深的思念,也有对命运的无可奈何。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离去爱人的思念与无奈,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与失落,情感深邃而复杂,展现了人们在爱情面前的脆弱与无助。
“玉人又是匆匆去”中的“玉人”指的是: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B. 一位名叫玉人的人
C. 一种玉石
“残日倚楼时”中“残日”意指:
A. 太阳刚升起
B. 夕阳西下
C. 正午的阳光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愉悦与欢快
B. 思念与无奈
C. 愤怒与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