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物四首 其二 秋蚊》

时间: 2025-07-26 19:39:04

诗句

负山无力枉张戈,团扇功微奈尔何。

莫再成雷喧暮夜,穷黎膏血已无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39:04

原文展示:

负山无力枉张戈,团扇功微奈尔何。
莫再成雷喧暮夜,穷黎膏血已无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肩负着重山,却无力挥舞武器,扇子轻微的驱赶蚊虫又有什么用呢?请不要再让蚊子在夜晚的雷鸣声中喧闹,因为百姓的血已经不多了。

注释:

  • 负山:肩负着山,形容负担重。
  • :徒然,白白地。
  • 张戈:挥舞武器,象征抵御。
  • 团扇:用来驱赶蚊虫的扇子。
  • 莫再成雷:不要再让喧闹声(比喻蚊子)像雷声一样。
  • 穷黎:百姓,穷苦的人民。
  • 膏血:指人的血液,形容血液的宝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负山”可以理解为一种沉重的责任或负担,常见于古代文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内心的无力感由此而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育,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关注社会民生为主,风格清新,语言质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秋季蚊虫肆虐之时写成,诗人通过描绘蚊虫的烦扰,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蚊”为题,表面上看似简单的描写,却蕴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诗人通过对蚊虫的描写,隐喻了当时时局的复杂和民众的苦难。开头两句,诗人以“负山无力”自喻,表达了自己面对困难的无奈,似乎在说:即使再努力,也难以改变现状。接着,提到“团扇功微”,用轻松的语气表达了驱赶蚊虫的无力感,实际上暗含着对社会问题的无能为力。最后两句更是直指问题的核心:“穷黎膏血已无多”,直接揭示了底层百姓的困境。这种将小物象与大义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审视和对民生的关怀,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负山无力枉张戈:诗人心中有重担,却无力应对外界的挑战。
  2. 团扇功微奈尔何:即使用扇子去驱赶蚊子,效果微小,感到无奈。
  3. 莫再成雷喧暮夜:呼吁不要再让蚊虫在夜里吵闹,影响人的安宁。
  4. 穷黎膏血已无多:揭示了百姓的苦难与无辜,暗示已无力再受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蚊子喧闹比作雷声,突出其扰人之苦。
  • 对仗:整首诗在韵律上保持了对仗工整,使得语言更加有韵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秋蚊”展开,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和对民生的关注。

意象分析:

  • 秋蚊:象征着生活中的小烦恼,也暗指社会中的大问题。
  • 团扇:代表微薄的力量和无奈的抵抗。
  • 膏血:象征着生命的流失和民众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蚊子的喧闹? A. 雷声
    B. 风声
    C. 雨声

  2. 诗中“负山无力”的意思是? A. 有很多责任
    B. 很快乐
    C. 努力工作

  3. 诗中提到的“穷黎”是指什么? A. 富人
    B. 百姓
    C. 官员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对雨》:同样描绘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 《秋夕》: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杜甫的《春望》:关注民生疾苦,情感更为沉重,展现了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陶育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六月奉教作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和麹典设扈从东郊忆弟使往安西冬至日恨不得同申拜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血的成语 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千里始足下 革字旁的字 一定之法 淫学流说 糹字旁的字 藏污纳垢 外视 转物 豸字旁的字 肤泛 包含篱的成语 骊色 性场 鬯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哗世取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