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44
千重烟树万重波,因便何妨吊汨罗。
楚地不知秦地乱,南人空怪北人多。
臣心未肯教迁鼎,天道还应欲止戈。
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
千层的烟雾笼罩着树木,万层的波浪起伏不定,因而何妨在这里哀悼汨罗江呢?楚地的人不知秦地的动乱,南方的人空自怨恨北方的人多。我的心情不愿意教导迁移鼎,天道还是希望停止战争。否极泰来终究可以等待,夜晚寒冷时不要再唱那首《饭牛歌》。
韦庄(836年-910年),字子华,号梦得,唐末五代时期著名诗人,原为宰相之子,后因政治动荡流亡。韦庄的诗风多样,擅长律诗和词,以清新婉约著称。
《湘中作》创作于唐末社会动荡之际,诗人身处楚地,感受到南北政治动荡所带来的苦闷与无奈。他以故乡汨罗江为背景,抒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
《湘中作》是韦庄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感怀之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和平的渴望。开篇的“千重烟树万重波”描绘出了一幅朦胧的水乡画面,给人以深远的联想。接着,诗人通过“因便何妨吊汨罗”传达出对屈原的追思,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在“楚地不知秦地乱”中,诗人揭示了南北之地的隔阂与无知,表现了因地理和政治分裂而产生的困境。
“臣心未肯教迁鼎”,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权力变迁的无奈与反思。接下来的“天道还应欲止戈”则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诗人期待天道能够恢复安宁,停止战争。最后两句“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则以哲理的语气,传达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暗示着在逆境中仍要保持希望。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层次分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诗人在历史变迁面前的思考与期盼,兼具哲理性和抒情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汨罗江的追思和南北动乱的感慨,展现了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渴望,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汨罗”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投江地点?
“千重烟树”中的“烟树”象征着什么?
诗中“否去泰来”反映了什么哲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