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0:26
调笑转踏 其三
郑仅 〔宋代〕
草草。最年少。绣户银屏人窈窕。
瑶琴暗写相思调。一曲关心多少。
临邛客舍成都道。苦恨相逢不早。
草草一生,最年轻的时光。
那绣着花纹的门和银色的屏风,里面的人儿真是窈窕动人。
瑶琴轻轻弹奏,暗自表达着相思的曲调,一曲弹奏,关心了多少情愫。
在临邛的客舍,走在通往成都的路上,苦恨我们相遇太晚。
郑仅,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丽。
此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情感的敏感与追求,描绘了美丽的爱情和遗憾的相遇,表现了对年轻时光的追忆。
《调笑转踏 其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年轻人的情感与遗憾,诗中通过“绣户银屏”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尤其是“瑶琴暗写相思调”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通过音乐的隐喻,传达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思念之情。
诗的最后两句“临邛客舍成都道,苦恨相逢不早”,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错失相遇的深切遗憾,令人感同身受。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度,展现了年轻人对爱情的期待与失落,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哲理。
整首诗围绕着对青春与爱情的感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瑶琴”象征什么?
“苦恨相逢不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对比郑仅的《调笑转踏 其三》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情感的思考,但郑仅更偏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方式展现了对孤独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