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 其三 青帝云门舞》

时间: 2025-05-01 01:03:56

诗句

甲在日,鸟中星。

礼东后,奠苍灵。

树春旗,命青史。

候雁还,东风起。

歌木德,舞震宫。

泗滨石,龙门桐。

孟之月,阳之天。

亿斯庆,兆斯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3:56

原文展示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 其三 青帝云门舞
作者: 庾信 〔南北朝〕

甲在日,鸟中星。
礼东后,奠苍灵。
树春旗,命青史。
候雁还,东风起。
歌木德,舞震宫。
泗滨石,龙门桐。
孟之月,阳之天。
亿斯庆,兆斯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祭祀的仪式。首句“甲在日,鸟中星”意指春天来临,鸟儿在天空中飞舞。接着提到“礼东后,奠苍灵”,说明在东风的吹拂下,进行祭祀仪式,恭敬地向苍天祈求。接下来的“树春旗,命青史”,是指春天的旗帜已经树立,象征新的开始。诗中描绘了候雁归来,呼应着春天的气息。然后提到“歌木德,舞震宫”,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们的欢愉。最后几句提到的“孟之月,阳之天”指的是春季的月份和阳光明媚的天空,寓意着万物复苏,带来丰收的希望。


注释

  1. :指甲木,代表春天的开始。
  2. 鸟中星:象征鸟儿在春天的天空中翱翔。
  3. 礼东后:祭祀的对象,指东面的神灵。
  4. 奠苍灵:奠酒敬天,表达对苍天的敬畏与感恩。
  5. 树春旗:树立春天的旗帜,象征新春的到来。
  6. 命青史:命令青史,意指春天的美好景象应被记录。
  7. 候雁还:候鸟归来,象征春的来临。
  8. 东风起:春风的吹起,带来温暖。
  9. 歌木德:歌颂植物的德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10. 舞震宫:表示在震宫中跳舞,震是春天的方位。
  11. 泗滨石,龙门桐:地名与植物,象征美好自然环境。
  12. 孟之月,阳之天:指春天的月份与阳光明媚的天空,象征万物复苏。
  13. 亿斯庆,兆斯年: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庾信(约513年-约581年),字子山,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辞藻华丽和情感细腻而闻名。他的诗歌往往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国家分裂、动荡不安的时代,庾信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祭祀仪式,寄托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诗歌鉴赏

《青帝云门舞》是一首充满春意的祭祀诗,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敬。诗歌开篇用“甲在日,鸟中星”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生机与希望。在这一背景下,作者通过祭祀东神,恭敬地向自然和宇宙表达敬意,显示出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拜。

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行文流畅,体现了庾信的诗歌风格。通过“树春旗,命青史”的描写,诗人将春天的美好与人类的活动巧妙结合,传达出一种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此外,候雁归来的意象,不仅映射了春天的气息,也象征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描写,还有对人类情感与社会活动的思考,表现出庾信作为一个诗人的深邃思考与独特视角。整首诗在意象的丰富性与抒情的细腻性之间找到了平衡,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甲在日,鸟中星”:春天来临,万物复苏。
  2. “礼东后,奠苍灵”:进行祭祀,表达对天神的敬意。
  3. “树春旗,命青史”:树立春天的象征,记录新的开始。
  4. “候雁还,东风起”:候鸟归来,春风拂面,生机盎然。
  5. “歌木德,舞震宫”:歌颂植物的繁茂,舞动在春的宫殿中。
  6. “泗滨石,龙门桐”: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
  7. “孟之月,阳之天”:春季的美好天空。
  8. “亿斯庆,兆斯年”: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人类活动相结合,表现生机。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情感,使得诗句更为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平和生活的渴望,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帝: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
  2.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与希望。
  3. 候雁:候鸟,象征春天的到来。
  4. 树春旗:象征着新的开始,春天的标志。
  5. 阳之天:光明与温暖的象征,代表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候雁还”所象征的是什么?

    • A. 秋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来临
    • C. 夏天的炎热
    • D. 冬天的寒冷
  2. “树春旗”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旧的开始
    • B. 春天的标志
    • C. 祭祀的仪式
    • D. 冬天的结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2.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庾信通过祭祀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敬畏与期待,二者在主题上有共通之处,但表现手法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1. 《庾信诗集》
  2. 《南北朝诗人研究》
  3. 《古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查询

菩萨蛮 虞美人 生查子 酒泉子 清平乐 风流子 应天长 望梅花 更漏子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厚植 食啖 虎字头的字 彝典 包含揽的成语 牙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袒胸露背 目指气使 木嚼 无字旁的字 情深如海 直入云霄 三街六巷 以眼还眼 香字旁的字 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