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9:51
七夕
马朴臣 〔清代〕
何关人事说年年,泼眼银河分外妍。
间杀半湾无主月,幻成一片有情天。
别离最苦仙难免,飘泊经秋客可怜。
夜半那堪邻舍女,喁喁乞巧不知眠。
这首诗在说什么呢?年复一年,人事无常,何必多谈呢?银河在眼前分外美丽,照耀得人心醉神迷。月亮在半湾水面上孤独无主,仿佛幻化成了一片有情的天空。别离是最苦的,连仙人也难以避免;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秋天里更是令人怜惜。夜深时分,听到邻舍的女孩在轻声乞巧,怎能忍心入眠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马朴臣,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社会生活,其诗风清新、细腻,常运用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创作于七夕这一传统节日,诗人通过描绘夜空和银河的美丽,表达对离别和孤独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对爱情和团圆的向往。
这首《七夕》通过描绘银河和月亮的美丽景象,巧妙地引入了人们对爱情和团圆的渴望。开篇提到“何关人事说年年”,诗人似乎在反思人事的无常,暗示面对流逝的时光和离别的苦涩,往往难以言说。而银河在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意象,它分外妍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也象征着人们心中的理想和渴望。接着,诗人提到“无主月”,引入一种孤独的情感,使人联想到在这美丽的夜晚,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别离最苦仙难免,飘泊经秋客可怜”一句,诗人直接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尤其是对身处他乡的游子的同情。最后一句提到邻舍女儿乞巧时的情景,既是节日的氛围,也反映了人们在美好时刻的无奈与无眠,给整首诗带来了深沉的情感。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绘与真挚的情感结合,展现了对七夕节日的深刻思考,传递出一种对爱情与团圆的渴望以及对孤独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七夕为背景,突显了离别的痛苦与对爱情的渴望,表达了人们在美好节日中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折射出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七夕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诗中“无主月”意指什么?
A. 月亮孤独
B. 月亮明亮
C. 月亮圆满
D. 月亮升起
诗人对漂泊者的态度是?
A. 同情
B. 憎恨
C. 不在乎
D. 喜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