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0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06:38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李台卿,字明仲,庐州人。貌陋甚,性介不群,而博学强记,罕见其比。好左氏,有史学考正同异,多所发明。知天文律历,千载之日可坐数也。轼谪居黄州,台卿为麻城主簿,始识之。既罢居于庐,而曹光州演甫以书报其亡。台卿,光州之妻党也。我初未识君,人以君为笑。垂头若病鹤,烟雨霾七窍。敝衣来过我,危坐若持钓。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语妙。徐徐涉其澜,极望不得徼。却观元妩媚,士固难轻料。看书眼如月,罅隙靡不照。我老多遗忘,得君如再少。従横通杂艺,甚博且知要。所恨言无文,至老幽不耀。其生世莫识,已死谁复吊。作诗遗故人,庶解俗子谯。
李台卿,字明仲,来自庐州。他的外貌极其丑陋,但性格刚直不阿,学识渊博且记忆力强,鲜有与之匹敌的人。他喜欢研究《左传》,在史学上对各种考证有许多独到的见解,甚至能够推算出千年之后的天文历法。我在黄州被贬时,李台卿担任麻城的主簿,初次见到他时,大家都对他嗤之以鼻。只见他垂头丧气,像一只病鹤,烟雨笼罩,愁苦满面。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坐得像在钓鱼。他的脸上只涂了一点新色,嘴里却说出极为巧妙的话。我缓缓地接触到他的才华,但始终无法达到他的深度。再看他的风姿,真是让人难以轻易判断。读书时的眼神如同明月,书本的每一个缝隙都被他照亮。但我年老多忘,无论如何也无法再得他那样的才华。李台卿通晓多种杂艺,学识渊博且抓住要领。最让我遗憾的是他言辞中缺乏华丽,至老仍然默默无闻。他生前无人识得,死后又有谁来吊念?我作诗以悼念故人,或许能够解救那些世俗之人的嘲讽。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性格豪放,才情横溢,作品涉及诗、词、文、书、画等多个领域。苏轼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激昂,又有细腻婉约,深受后人推崇。
《吊李台卿》是苏轼因李台卿去世而作的悼念之作。李台卿生前虽不被众人看重,但苏轼识得其才华,故在他去世后,感慨万分,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其的怀念和惋惜。
《吊李台卿》不仅是对李台卿的追悼,更是对人生、对知识和对友谊的深刻反思。苏轼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李台卿的形象与个性:虽外貌丑陋,但内心充满智慧和学识。诗中“垂头若病鹤,烟雨霾七窍”生动地描绘了李台卿被世人误解的形象,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苏轼用自己的视角重塑了李台卿的形象,突显了“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道理。虽然李台卿在生前不被重视,死后更是无人吊念,但苏轼却通过此诗让他的才华得以流传,显示了对友谊的深厚与对文化的传承。
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思,既有对李台卿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苏轼在诗中提到“所恨言无文,至老幽不耀”,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个人价值的思考,强调了内在才华的重要性。整首诗在感情上既沉重又深邃,使人感受到一种悲凉而又坚定的力量。
李台卿,字明仲,庐州人。
貌陋甚,性介不群,而博学强记,罕见其比。
好左氏,有史学考正同异,多所发明。
知天文律历,千载之日可坐数也。
轼谪居黄州,台卿为麻城主簿,始识之。
既罢居于庐,而曹光州演甫以书报其亡。
台卿,光州之妻党也。
我初未识君,人以君为笑。
垂头若病鹤,烟雨霾七窍。
敝衣来过我,危坐若持钓。
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语妙。
徐徐涉其澜,极望不得徼。
却观元妩媚,士固难轻料。
看书眼如月,罅隙靡不照。
我老多遗忘,得君如再少。
従横通杂艺,甚博且知要。
所恨言无文,至老幽不耀。
其生世莫识,已死谁复吊。
作诗遗故人,庶解俗子谯。
整首诗以李台卿的生平为中心,表达了对友人的追忆与对内在才华的思考。苏轼通过对李台卿的深情描写,揭示了社会对真正才华的忽视,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对友谊与知识的珍视。
李台卿的字是什么?
A. 明仲
B. 子瞻
C. 元妩媚
D. 演甫
苏轼与李台卿何时相识?
A. 在庐州
B. 在黄州
C. 在麻城
D. 在光州
李台卿的外貌如何?
A. 英俊潇洒
B. 丑陋
C. 美丽
D. 普通
苏轼对李台卿的评价是?
A. 只会说笑话
B. 博学且智慧
C. 无人问津
D. 考证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