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题清溪寺?在峡州,鬼谷子之故居?》

时间: 2025-04-30 17:29:42

诗句

口舌安足恃,韩非死说难。

自知不可用,鬼谷乃真奸。

遗书今未亡,小数不足观。

秦仪固新学,见利不知患。

嗟时无桓文,使彼二子颠。

死败无足怪,夫子固使然。

君看巧更穷,不若愚自安。

遗宫若有神,颔首然吾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29:42

原文展示:

寄题清溪寺?在峡州,鬼谷子之故居

口舌安足恃,韩非死说难。
自知不可用,鬼谷乃真奸。
遗书今未亡,小数不足观。
秦仪固新学,见利不知患。
嗟时无桓文,使彼二子颠。
死败无足怪,夫子固使然。
君看巧更穷,不若愚自安。
遗宫若有神,颔首然吾言。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古代智者的思考。口舌之辩虽然重要,但如韩非所言,最终难以施展其才华。鬼谷子虽然聪明,但也被视为奸诈之人。如今他的遗书仍在,但少有人关注。秦国的法律固然是新的学问,但如果只看眼前利益而不知潜在的危险,终将导致失误。可惜现在没有桓公和文公这样的人才,导致了那些有才之士的失落。死去的败者没有什么可怪的,这是命中注定。你看那些巧妙的手段反而更加贫穷,不如安于愚笨的生活。如果遗宫有神明,必会点头赞同我的话。

注释:

  • 口舌安足恃:口才和辩论不足以依赖。
  • 韩非: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主张严刑峻法,却未能施展才华。
  • 鬼谷:指鬼谷子,古代著名的隐士和智者。
  • 小数不足观:少数人的意见不足以影响全局。
  • 秦仪:指秦国的法令制度。
  • 嗟时无桓文:慨叹当前没有像桓公和文公那样的明君。
  • 君看巧更穷:你看看那些聪明的人却更贫困。
  • 遗宫若有神:若遗留下来的宫殿有神灵存在,必会认可我的言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以其诗词、散文和书法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北宋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古讽今,通过鬼谷子的智慧和韩非的悲剧,反思当时的政治环境,表达了对有才之士失落命运的惋惜和对明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深刻反思和无奈。开篇以“口舌安足恃”点明了言辞的局限性,强调了实际能力的重要性。接着提到韩非的遭遇,暗示那些有才华的人往往难以施展才华,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诗人以鬼谷子为例,揭示了智慧与奸诈的微妙关系,表明他对权谋的警惕。

在讽刺现有的法律制度时,苏轼指出,秦国的法律固然新颖,但只看眼前利益而忽略潜在的危机,最终只会导致失败。这种对历史的借鉴与对现实的批判,使得全诗充满了深意。后半部分中,诗人强调在缺乏明主的情况下,才华横溢之士的命运堪忧,表达了对平庸生活的无奈和对智慧的渴求。

整首诗结构紧凑,运用对比和反讽,展示了苏轼对人性、智慧与权力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这种对历史的思考不仅使诗歌具有了哲理性,也使读者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到其深远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口舌安足恃:口才和辩论不值得依赖。
  2. 韩非死说难:韩非虽然有深刻的见解,但死后仍难以施展。
  3. 自知不可用: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无法被重用。
  4. 鬼谷乃真奸:鬼谷子虽然聪明,但也被认为是奸诈之人。
  5. 遗书今未亡:他的遗留的书籍至今仍在。
  6. 小数不足观:少数人的声音不足以影响大局。
  7. 秦仪固新学:秦国的法律制度虽然是新的学问。
  8. 见利不知患:只看见眼前的利益而不知后患。
  9. 嗟时无桓文:感叹当今没有桓公和文公这样的明君。
  10. 死败无足怪:死去的失败者没有什么可怪的。
  11. 夫子固使然:这是历史的必然。
  12. 君看巧更穷:你看看那些聪明的人却往往更贫穷。
  13. 不若愚自安:不如安于愚笨的生活。
  14. 遗宫若有神:若遗留下来的宫殿有神明存在,必会认可我的言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智慧与奸诈并列,揭示其复杂性。
  • 对仗:如“见利不知患”和“死败无足怪”,形成鲜明的对比。
  • 反讽:通过对聪明者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智慧与权力关系的反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批判和对有才之士命运的惋惜,同时也强调安于平庸生活的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鬼谷子:象征智慧与权谋。
  • 韩非:代表有才华但未被重用的悲剧人物。
  • 桓公和文公:象征明主和理想的政治环境。
  • 遗宫:象征历史的沉淀与智慧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韩非的身份是什么?

    • A. 诗人
    • B. 法家思想家
    • C. 医学家
    • D. 将领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鬼谷”代表了________的关系。

  3. 判断题:诗中强调聪明的人总是能获得成功。 (对/错)

答案:

  1. B. 法家思想家
  2. 智慧与奸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风格上的比较:苏轼的诗词常带有深刻的社会关怀,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体的豪情与放逸。两者虽风格不同,但都在各自的时代中表达了对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秋日二首 采芙蓉 远山澄碧雾 芳兰 咏烛二首 赋得弱柳鸣秋蝉 咏桃 赋得樱桃 望送魏徵葬 山阁晚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们的词语有哪些 嵩丘 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缶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虑不及远 瓦字旁的字 旗靡辙乱 不达大体 鹿字旁的字 闻所未闻 雍睦 虚寂 狎躐 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姚黄魏紫 排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