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蓦山溪 于二翁染疾求教》

时间: 2025-07-29 06:36:52

诗句

青山渌水,独我为生计。

百病总消除,一性圆明不讳。

丹成果满,都会玉虚坛,观自在,乐逍遥,别有神仙位。

公还猛悟,万事俱抛弃。

细细数前程,速速超离浊世。

结成仙眷,积累大功深,通妙理,脱凡笼,永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6:36:52

蓦山溪 于二翁染疾求教

原文展示

青山渌水,独我为生计。
百病总消除,一性圆明不讳。
丹成果满,都会玉虚坛,
观自在,乐逍遥,别有神仙位。
公还猛悟,万事俱抛弃。
细细数前程,速速超离浊世。
结成仙眷,积累大功深,
通妙理,脱凡笼,永永。

白话文翻译

青山与清水,唯有我在为生计而忙碌。
万般病痛都已消除,心性圆融明亮毫不隐讳。
丹桂丰收,皆可在玉虚坛上共享,
观自在,享受逍遥,另有一番神仙境界。
您还要猛然领悟,抛弃万事纷扰。
仔细考虑未来,迅速超脱这浑浊的世界。
结成仙缘,积累深厚的功德,
通达微妙的道理,摆脱凡俗的羁绊,永恒不灭。

注释

字词注释

  • 渌水:清澈的水。
  • 一性:指内心的本性、真实的自我。
  • 丹果:指丹桂,象征丰收和美好。
  • 玉虚坛:道教名词,指一种仙境或修炼场所。
  • 神仙位:指修炼成仙的境界。
  • 猛悟:指突然领悟,意识到问题的真相。
  • 浊世:指世间的纷扰与污浊。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玉虚坛”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了理想的修炼场所,象征着追求纯净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 “观自在”出自佛教,强调心灵的自由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处一,元代诗人,生平情况不详,但以道教思想和自然景观为题材的诗作而著称,风格清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王处一晚年,时值其身体多病,却仍渴望求教于道,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诗歌鉴赏

《蓦山溪 于二翁染疾求教》是一首融合道教哲理与自然意象的诗作。诗中,王处一以青山和清水开篇,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的图景,表明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生计的解脱。接着,诗人提到“百病总消除”,暗示他在经历磨难和疾病后,心灵却得到了升华,回归到一种“圆明”的状态,这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在诗的中段,王处一提到“丹成果满”,这是对丰收的美好期盼,与“乐逍遥”的理想生活相呼应,展现了他对道教“无为而治”思想的认同,强调心灵的自由与豁达。同时,“别有神仙位”的表达,则揭示了他对超脱人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最后,诗人提出“万事俱抛弃”,表明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渴望通过修行与思考,寻求更高的生命意义,超越尘世的束缚。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也是对道教思想的认真思考,表现了诗人对清净高远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山渌水,独我为生计:描绘自然景色,反映诗人对生计的思考。
  2. 百病总消除,一性圆明不讳:表达经过磨难后,内心的明亮与纯净。
  3. 丹成果满,都会玉虚坛:象征丰收与理想境界,表现追求的美好。
  4. 观自在,乐逍遥,别有神仙位: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超脱的心境。
  5. 公还猛悟,万事俱抛弃:对他人(或自己)的劝诫,表达对世事的放下。
  6. 细细数前程,速速超离浊世:思考未来,渴望迅速超脱尘世。
  7. 结成仙眷,积累大功深:追求精神层面的结合与修行的成果。
  8. 通妙理,脱凡笼,永永:追求智慧的领悟,最终超脱凡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山渌水”比喻诗人的心境。
  • 对仗:如“乐逍遥”与“别有神仙位”,形成韵律美。
  • 象征:用“丹果”、“玉虚坛”象征理想与修行。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体现了道教哲学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宁静。
  • 渌水:象征纯净、灵活。
  • 丹果:象征丰收与美好。
  • 玉虚坛:象征理想的修炼场所与精神境界。
  • 神仙位:象征超脱与永恒。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追求自然、修行与超脱的理想世界,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洞察与哲理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山渌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伤感
    B. 宁静与思考
    C. 忧虑

  2. “丹成果满”中的“丹果”象征什么?
    A. 失败
    B. 丰收与美好
    C. 短暂

  3. 诗中提到的“玉虚坛”代表了什么?
    A. 世俗生活
    B. 理想的修炼场所
    C. 痛苦经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生哲理。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处一与李白的诗作都以自然为背景,探讨生命的意义,但王处一更注重道教哲理,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豪放之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选》:收录了元代诗人的作品,便于了解当时的文学风格。
  • 《道教与文学》:探讨道教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蓦山溪 于二翁染疾求教》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

相关查询

和周元吉左司郊祀庆成韵 舟过兰溪 晚步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仁智堂 郡圃雪销已尽惟馀城阴一街雪 寄题舒州宿松知县戴在伯重新紫霄亭二首 舟过黄田,谒龙母护应庙二首 过太湖石塘三首 醉後捻梅花近壁,以灯照之,宛然如墨梅 题罗巨济教授蓬山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龜字旁的字 开阔眼界 大仁大义 置槷 片字旁的字 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申祝 矢字旁的字 连日继夜 鱼字旁的字 何往不利 寸字旁的字 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卑鄙无耻 狗头鼠脑 绛台 沦铺 包含船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