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仁智堂》

时间: 2025-04-30 03:59:36

诗句

学子可怜生,远来参老子。

仁智若为谈,指似秋山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59:36

原文展示:

学子可怜生,远来参老子。
仁智若为谈,指似秋山水。

白话文翻译:

这位学子真令人怜惜,远道而来寻求老子的教诲。
仁与智如果要谈论,恰似秋天的山水那样清澈明亮。

注释:

  • 学子可怜生:学子,指求学的人;可怜,意为令人怜惜;生,生命。整句意为:这位求学的人令人怜惜。
  • 远来:从远方而来。
  • 参:学习、请教。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代表智慧与哲理。
  • 仁智:仁德与智慧。
  • 若为谈:如果要谈论。
  • 指似:形容好像、如同。
  • 秋山水:秋天的山水,形容清澈明亮的景象。

典故解析:

  •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提倡道德、仁爱和智慧。
  • “秋山水”用以比喻清澈、明亮的智慧与仁德,展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诗、文、词,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武夷精舍,表达了诗人对求知者的关怀与对仁智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开篇通过“可怜”一词带出对学子的怜悯,体现了诗人对求知者艰辛求学之路的关注。诗中提到的“老子”,代表着智慧和道德的象征,表明学子渴望向古圣先贤学习的心情。随后提及“仁智”,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性与智慧的探讨。最后一句“指似秋山水”,通过清澈的自然意象,展现了理想中仁智的美好状态,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以及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长,既有对学子的怜惜,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教育与道德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学子可怜生:表达了对求学者生存状态的同情,暗示求知的艰辛。
  2. 远来参老子:说明学子为了探索智慧而不辞辛劳,反映了对知识的渴望。
  3. 仁智若为谈:提出了讨论仁与智的可能,体现了哲学思考的深度。
  4. 指似秋山水:用自然的清澈美好来比喻仁智的理想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仁智比作秋山水,形象生动,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学子的同情与对仁智的思考,表达了对教育价值的重视,强调了追求智慧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学子:象征求知、追求进步的人。
  • 老子:象征智慧与道德的象征,体现了古代哲学的深度。
  • 秋山水:暗示清澈、明亮的思想与德行,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老子”是指谁? A. 孟子
    B. 老子
    C. 荀子
    答案:B

  2. “仁智若为谈”中的“仁智”指的是什么? A. 财富与名声
    B. 仁德与智慧
    C. 努力与奋斗
    答案:B

  3.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失落
    B. 同情与思考
    C. 快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苏轼在自然描写上有相似之处,均运用自然景观来表达情感与哲理。但杨万里的诗更偏向于内心的思索,而苏轼则多表现乐观与豁达。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卜算子(用坡仙韵) 次韵汤宽仲惠四季木犀清烈妙甚 云岑 黄用之迁居奉寄 平原郡王南园诗二十一首·红香 平原郡王南园诗二十一首 其十八 红香 赐节 野步 朝中措(应令锦林檎) 蜡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爿字旁的字 德言工容 糯稻 末学陋识 众口一辞 紫芝眉宇 包含篇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蚨的词语有哪些 事核言直 二字旁的字 秤星 赤字旁的字 惄焉如捣 長字旁的字 灰身泯智 县役 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