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2:37
舟过兰溪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驾雨颠风过即虚,
杀风急雨有还无。
云山奔走无停住,
岸树欹斜不要扶。
船底石声知浅水,
沙头笠影倦牵夫。
金台秪在横山背,
便到金台也日晡。
全诗翻译:
在大雨与狂风中迅速通过,似乎所有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猛烈的风和急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云和山在奔跑,似乎没有停歇的迹象;岸边的树木歪斜,不需要人去扶持。船底撞击石头的声音告诉我这里水浅,沙滩上的帽子影子,已经拖累了船夫的行程。金台只在横山的背后,到了金台时太阳也已西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金台指的是自然景观,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诗中描绘的舟行情景,反映了诗人勇往直前、面对自然的坚定态度。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观和生活琐事为题材,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舟行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困境中寻求生存的状态。
《舟过兰溪》是一首描写舟行过程中的自然景象与情感变化的诗。诗中采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通过风雨的描写,展现了舟行的艰辛与壮美。开头两句描绘了在恶劣天气中,船只在风雨中疾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紧迫感和无奈感。随后,诗人转而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象,云山奔跑、岸树歪斜,似乎在暗示生命的无常与变幻。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船底石声、沙头笠影的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船夫的辛劳与不易,生动地再现了舟行中的点滴体验。最后一句“便到金台也日晡”,则在无形中将时光的流逝与目标的抵达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舟行中的自然景象,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人生旅程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杀风急雨”意指( )。
A. 风势急促,雨水稀少
B. 风雨猛烈,来去迅速
C. 风雨平静,安然无恙
D. 风和日丽,舟行无碍
“船底石声知浅水”中,船底声响的意义是( )。
A. 船行顺利
B. 水深安全
C. 水浅需谨慎
D. 船只停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