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7:48
过太湖石塘三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每过松江得伟观,
玻璃盆底飣乾坤。
天边岛屿空无际,
烟外人家澹有痕。
笠泽古今多浪士,
包山近远在何村。
季鹰鲁望何曾死,
雪是衣裳月是魂。
每次经过松江,就能见到壮丽的景观,如同在玻璃盆底看尽天地。
天边的岛屿延绵无尽,烟雾中人家的痕迹淡淡可见。
笠泽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浪士,包山的远近又在何处的村庄呢?
季鹰和鲁望又何曾真的死去,雪是他们的衣裳,月是他们的魂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作品流畅自然,常用清新明快的语言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杨万里游历太湖石塘时,反映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文人精神的追求,生动地描绘了太湖的美丽与悠远。
这首诗以游历太湖石塘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开篇就以“伟观”二字引入,给人一种开阔的视野,接着通过“玻璃盆底”形象地描绘出湖面清澈的景象,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纯粹和美好。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视野扩展至天边的岛屿与烟雾中的人家,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悠远的意境。
诗中提到的“笠泽古今多浪士”,不仅是对当地文化的赞美,更是对那些志士的敬仰,表达了诗人对文人精神的崇尚。而“季鹰鲁望何曾死”则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提醒人们在面对自然与历史时应有的思考与传承。最后两句将雪与月作为意象,象征着那些伟大精神的永恒存在,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在风景描绘与情感寄托之间达到了很好的平衡,体现了杨万里的诗歌风格: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情感的真挚与清新。
逐句解析:
每过松江得伟观:每次经过松江,就能看到壮丽的景观。
玻璃盆底飣乾坤:如同在玻璃盆底看尽整个天地,意在强调湖面的清澈。
天边岛屿空无际:天边的岛屿延绵不绝,展现广阔的视野。
烟外人家澹有痕:烟雾中人家的痕迹薄弱,表现出一种淡淡的生活气息。
笠泽古今多浪士:笠泽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志士。
包山近远在何村:包山远近在什么村庄,表示对环境的思考。
季鹰鲁望何曾死:历史名士季鹰与鲁望是否真的死去,暗示文人的精神长存。
雪是衣裳月是魂:雪与月象征着文人的气质与精神,意在强调精神的永恒。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文人的怀念,反映了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伟观”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观
B. 人文景观
C. 历史遗迹
“雪是衣裳,月是魂”中,雪和月象征什么?
A. 自然
B. 文人的精神
C. 生活
诗人对“笠泽古今多浪士”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浪子的嘲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