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前纪时行》

时间: 2025-05-04 11:32:30

诗句

孟春朔日雷声发,雷后兼旬雨不歇。

仲春之朔近春分,一夜风雪四山白。

丰歉气候看春头,乃今变异连两月。

阴阳磅礴天地閒,自有常程更闭泄。

今此胡为颠倒行,阖阖万物失其节。

欲一出门泥泞深,巡檐问天天默默。

老农忽从何处来,谓见岁时记中说。

鸡旦之雷虽非时,犹曰其占多黍稷。

今朝有雪却非宜,米价当踊民食缺。

吉者未几凶者继,所喜转为忧惙惙。

向来好事多不应,才说乖证不可活。

黯然相对尚何言,但愿所应在雷在不在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2:30

原文展示

前纪时行
作者: 陈著 〔宋代〕

孟春朔日雷声发,雷后兼旬雨不歇。
仲春之朔近春分,一夜风雪四山白。
丰歉气候看春头,乃今变异连两月。
阴阳磅礴天地闲,自有常程更闭泄。
今此胡为颠倒行,阖阖万物失其节。
欲一出门泥泞深,巡檐问天天默默。
老农忽从何处来,谓见岁时记中说。
鸡旦之雷虽非时,犹曰其占多黍稷。
今朝有雪却非宜,米价当踊民食缺。
吉者未几凶者继,所喜转为忧惙惙。
向来好事多不应,才说乖证不可活。
黯然相对尚何言,但愿所应在雷在不在雪。

白话文翻译

在孟春的初日,雷声响起,雷声之后连续十天都在下雨。到了仲春的初日,临近春分之际,一夜之间四山都被风雪覆盖,变得一片白色。丰收与歉收的气候在春天的开始之时就显现出来,而如今气候反常,已经持续了两个月。阴阳交替,天地之间自有规律,雨水与干旱自有其时。而今天,为什么反常地颠倒了呢?万物都失去了应有的节奏。想要出门,却发现泥泞深重,向天问询,却只能默默无语。忽然,一位老农从何处走来,告诉我他在岁时的记载中看到过这样的情况。虽然鸡鸣时的雷声并不合时,但仍旧预示着丰收的谷物。今年早晨的雪却是不合时宜,米价大幅上涨,民众的生活困难重重。吉兆未几,凶兆就接踵而至,原本的喜悦如今变成忧愁。往常的好事多半不应,才说的好兆头如今却无法生存。暗自对坐,心中无言,但愿我所期待的雷声能够到来,而不是雪。

注释

  • 孟春:指农历正月,春季的开始。
  • 朔日: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 丰歉:丰收与歉收,指农作物的好坏。
  • 阴阳磅礴:阴阳交替,形容天地间的变化。
  • 阖阖:万物的和谐与应有的节律。
  • 米价:指稻米的价格,反映农民的生活状况。
  • 凶者继:凶兆接连而至。

典故解析

  • 岁时记:古代农书中记录的气候与农事的变化,农民依赖这些记载来判断农作物的种植与收成。
  • 鸡旦之雷:古人认为鸡叫时雷声的出现是好兆头,预示着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与生产。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异常气候的忧虑,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关心。

诗歌鉴赏

《前纪时行》是一首关注农业与气候变化的诗,诗人在描绘春季气候异常现象的同时,表达了对农民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诗开篇通过雷声与雨水的描写,展现了孟春时节的特点,接着转入仲春的风雪,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气候的反常。作者通过“丰歉气候看春头,乃今变异连两月”这一句,直指气候变化给农民带来的困扰。整首诗充满了忧虑与无奈,尤其是“欲一出门泥泞深,巡檐问天天默默”之句,形象地表现出大自然的无情与人们的无奈。

诗中老农的出现,增添了生活的真实感,象征着传统农民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与依赖。然而,面对异常的气候,老农的见解似乎无能为力。最后几句更是通过对吉凶的反复强调,传达出一种无力与悲哀的情绪。整体而言,诗歌在艺术上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孟春朔日雷声发:孟春的初日雷声响起,预示春天的到来。
  2. 雷后兼旬雨不歇:雷声之后,十天都在下雨,表现出气候的湿润。
  3. 仲春之朔近春分:仲春的初日,春分即将来临。
  4. 一夜风雪四山白:一夜之间,四周山峦被风雪覆盖,景象凄凉。
  5. 丰歉气候看春头:春天的气候影响着丰收与否。
  6. 乃今变异连两月:最近两个月的气候异常,令人担忧。
  7. 阴阳磅礴天地闲:阴阳交替,天地之间应有的规律被打破。
  8. 自有常程更闭泄:自然有其规律,然而如今却被打扰。
  9. 今此胡为颠倒行:为何气候如此反常,令人困惑。
  10. 阖阖万物失其节:万物失去了应有的节奏与规律。
  11. 欲一出门泥泞深:想要出门却发现路途泥泞。
  12. 巡檐问天天默默:在屋檐下问天,却无言以对。
  13. 老农忽从何处来:忽然听到老农的声音,似乎带来了消息。
  14. 谓见岁时记中说:说他在岁时记中看到的情况。
  15. 鸡旦之雷虽非时:鸡鸣时的雷声虽然不合时宜。
  16. 犹曰其占多黍稷:但仍然预示着丰收的谷物。
  17. 今朝有雪却非宜:今天的雪却是不合时宜的。
  18. 米价当踊民食缺:米价上涨,农民的生活愈发困苦。
  19. 吉者未几凶者继:吉兆未久,凶兆随之而来。
  20. 所喜转为忧惙惙:本来开心的事情,现在却变成了忧虑。
  21. 向来好事多不应:往日的好事如今却难以实现。
  22. 才说乖证不可活:刚说的好兆头,似乎也不能继续存在。
  23. 黯然相对尚何言:面对如此情景,彼此无言以对。
  24. 但愿所应在雷在不在雪:只希望期待中的雷声能够出现,而不是雪。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雷声”和“风雪”的对比,突出气候的异常。
  • 拟人:将“天”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诗更具感染力。
  • 象征:雷声象征着丰收的希望,雪则象征着不安与困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异常气候的忧虑以及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诗中的吉凶变化,映射出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反映了诗人对天地间阴阳变化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雷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丰收的希望。
  • 雨水:代表滋润与生命,但过多则引发忧虑。
  • 风雪:象征着寒冷与不安,是对自然反常的写照。
  • 泥泞:代表困境与艰难,体现了农民的无奈。
  • 老农:象征着传统智慧与对自然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孟春”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2. 诗人对于气候变化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担忧
    • C) 高兴
    • D) 茫然
  3. “鸡旦之雷”象征什么?

    • A) 不安
    • B) 丰收
    • C) 雪
    • D) 暴风

答案

  1. C) 春天
  2. B) 担忧
  3. B) 丰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春天的景象与人们的忧虑,表现出对国家与人民生活的关心。
  •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绘早春的生机,与《前纪时行》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春天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早离永明晚抵江华道中 其二 早离永明晚抵江华道中 其一 早离永明晚抵江华道中 早离永明晚抵江华道中 游阳华口占五言八句呈诸僚友 山居诗 老境 偶作 咏史 韬光静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瞌铳 愈益 束手待死 隹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书富五车 玉桴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借面吊丧 来芳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旡字旁的字 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千万买邻 欠字旁的字 分斤拨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