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阑干万里心》

时间: 2025-05-02 03:07:18

诗句

吹箫载酒少年游。

曾倚江南苏小楼。

憔悴天涯不自由。

怕凝眸。

送尽征鸿字字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7:18

原文展示:

阑干万里心
吹箫载酒少年游。曾倚江南苏小楼。憔悴天涯不自由。怕凝眸。送尽征鸿字字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轻人吹着箫、喝着酒游玩的场景,他曾在江南的苏小楼上倚靠,然而如今却感到憔悴,身处天涯却无法自由。面对离别,他不敢凝视,送走了征鸿,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愁苦。

注释:

  • 阑干:指楼台的栏杆,象征着远眺和思念。
  • 吹箫载酒:形容少年在游玩时的轻松惬意,吹箫伴酒。
  • 苏小楼:指苏州的小楼,是江南的著名景点,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憔悴:形容因忧愁或辛劳而显得憔悴,反映内心的痛苦。
  • 征鸿:指候鸟,象征着离别和旅途。

典故解析:

“苏小楼”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景点,常被古代文人所吟咏,代表着温柔的江南风情。诗中提到的“征鸿”常常用来比喻离别的情感,古代文人常用鸿雁传书,寄托相思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易顺鼎,清代诗人,以才华横溢著称,作品多表现离愁别恨,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经历了离别或旅途的感怀之际所作,反映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层次丰富。开篇的“吹箫载酒少年游”描绘了一幅轻松愉快的画面,吸引读者的注意,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情感却逐渐转向忧愁与惆怅。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从欢愉到孤独的强烈反差,营造出憔悴的氛围。诗中的意象如“江南苏小楼”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象征着对自由和快乐的渴望。最后一句“送尽征鸿字字愁”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字字句句都渗透着离别的无奈与愁苦。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景物描绘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吹箫载酒少年游:描绘年轻人的洒脱与欢乐。
    • 曾倚江南苏小楼: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体现对故土的眷恋。
    • 憔悴天涯不自由:对比现实的孤独与无奈,流露出心灵的挣扎。
    • 怕凝眸:表达对过往的惋惜与不敢直视的心情。
    • 送尽征鸿字字愁:离别的感慨,字句中充满忧愁。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征鸿”比喻离别的愁苦,形象而生动。
    • 对仗:在“曾倚江南苏小楼”与“吹箫载酒少年游”中,形成景与情的对仗。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表现了离别带来的愁苦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阑干:象征着隔绝与思念的界限。
  • 江南:代表着温柔、浪漫与怀旧。
  • 征鸿:象征着离别与旅途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曾倚江南苏小楼”中的“苏小楼”指的是: A. 一座大山
    B. 一座江南的名楼
    C. 一个小村庄
    D. 一座寺庙

  2. 诗中“送尽征鸿字字愁”表达了: A. 快乐的心情
    B. 离别的愁苦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易顺鼎的《阑干万里心》与李白的《送友人》,两首诗都涉及离别的主题,但易顺鼎更侧重于内心的细腻感受,而李白则更多体现豪迈的气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跋刘溪翁题韩府诗 与成父自信同舟到饶分路而别以诗送之三首 呈赵蕲州善扛 与契兄 雨过知津酒正潘元寿皆留饮漫兴绝句 赠别周文显三首 腊月二十四夜同成父对所传赣陈丞诗作此寄陈 留别周愚卿兄弟 留别周参政诗二首 其一 论诗寄硕父五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学无所遗 以华治华 龠字旁的字 包含屋的成语 三尸五鬼 卤字旁的字 鸾旗车 麥字旁的字 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毁开头的成语 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身字旁的字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夜明杖 山字旁的字 雨帘云栋 迷踪失路 见缝就钻 白首之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