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8:05
莺声绕红楼 其二
作者:周岸登 〔清代〕
怨缕圈花罥井梧。
花须细苔脚愁苏。
梦回青鬓事模胡。
还刷凤翎无。
如海春愁在,
销沉尽兔死生乌。
春人休怨镜鸾孤。
红靥为谁敷。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怨愁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内心的孤寂。诗中提到的“怨缕”指的是对花的怨恨和对生活的无奈,细小的苔藓上沾满了忧愁。梦中回忆起青色的鬓发和模糊的往事,似乎一切都显得那么遥远。春天的忧愁如海般广阔,最终也只是沉寂在经历的生死中。春天来临,人不必再怨恨那孤独的镜子,红色的笑靥又是为谁而展呢?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出清代文人的情感与思考。他的诗风清新,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个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莺声绕红楼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典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春天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融为一体。诗中“怨缕圈花罥井梧”,以怨恨的情绪开篇,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接着,细苔与脚愁的描写,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烦恼与忧愁。
“梦回青鬓事模胡”,在梦境中回忆往昔的种种,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失去的惋惜。接下来的“如海春愁在”,更是将春天的愁苦比作浩瀚的海洋,生动地体现出情感的深邃与广阔。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销沉尽兔死生乌”,传达了生命的无常与悲凉,结合春人对镜鸾的怨恨,表现出一种孤独的自省。最后一句“红靥为谁敷”,则在提问中留下了无尽的思索,勾勒出一幅春色依旧而心境孤寂的画面。
整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情感之间的张力与诗人的内心挣扎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诗人在春日的怀抱中,感受到的更多是无尽的愁苦与孤独,深刻地反映了人生命运的无常与内心的挣扎。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情感网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怨缕”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如海春愁在”中的“海”是用来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红靥”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