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4:14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作者: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我乘坐着轿子随意游览,遇到美景便留连往返。
焚香引导着我走向幽静的步道,品茶招待着静谧的聚会。
细雨停了又开始,小窗户更显幽静的美丽。
盆山看不见阳光,草木亦显得苍翠。
忽然登上最高的塔,眼前的视野开阔无尽。
卞峰映照着城郭,震泽的浮云飘渺在天际。
深沉的环境让我心情愉悦,广阔的空间也让我感到舒适。
在幽静的寻觅尚未结束时,村落中已升起晚烟。
归来时记起所经过的地方,心中清醒而无法入眠。
道人也未入睡,孤灯下共度夜晚禅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苏轼在文学上成就卓著,诗、词、文俱佳,尤其在词方面被誉为“词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抒发情感,兼具豪放与细腻。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是在端午节期间,苏轼游览各大寺庙时所作,表达了他在游览中所感受到的自然美和内心的宁静。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禅意的追求。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开篇即以“肩舆任所适”引入,表现出一种随性而自在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淡泊与洒脱。通过“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两句,诗人描绘了一个幽静雅致的环境,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种超脱的境界。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苏轼运用了“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的对比,突出了细雨中的静谧与小窗户的温馨,使整个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接着,诗人登上高塔,眼界开阔,视野中“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将自然与人文结合,显示出广阔的胸怀和对世界的探索。
整首诗在情感上逐渐深入,最后以“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结束,表达了诗人对旅行的回忆和思索,留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哲理与深邃的禅意。诗中蕴含的对寂静的欣赏和内心的平和,恰恰反映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展现了他作为文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以端午节的游览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和对宁静的渴望。诗中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禅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选择题:诗中“焚香引幽步”意指什么?
A. 走进喧闹的市场
B. 走向宁静的地方
C. 进入热闹的聚会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盆山不见日”描绘了一个____的环境。
判断题:诗人对旅途的回忆是愉快的。(对/错)
相似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思考;都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不同点:苏轼的诗更多地体现了与他人共享宁静的情境,而李白的诗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月光的寄情。
以上为《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