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王郑州挽词》

时间: 2025-05-02 05:25:17

诗句

羡君华发起琳宫,右辅初还鼓角雄。

千里农桑歌子产,一时冠盖慕萧嵩。

那知聚散舂粮外,便有悲欢过隙中。

京兆同僚几人在,犹思对案笔生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5:17

原文展示:

王郑州挽词
苏轼 〔宋代〕
羡君华发起琳宫,右辅初还鼓角雄。
千里农桑歌子产,一时冠盖慕萧嵩。
那知聚散舂粮外,便有悲欢过隙中。
京兆同僚几人在,犹思对案笔生风。

白话文翻译:

羡慕您白发苍苍,宛如华丽的宫殿,
您从右辅归来,气势如同鼓角齐鸣。
千里之外的农田里,歌声响起,子孙繁荣,
一时之间,人人都仰慕像萧嵩那样的高人。
谁能知道,聚散之间,像舂粮一样,
难免会有悲欢在瞬息之间交错。
京兆的同僚们还有多少在世?
我仍然惦念着和他们一起对案而坐,笔墨生风。

注释:

字词注释:

  • 羡君华发:羡慕您白发苍苍的样子。
  • 琳宫:形容华丽的宫殿。
  • 右辅:指辅佐的地位或官职。
  • 鼓角雄:形容气势雄伟。
  • 冠盖:指官员的车盖,象征地位显赫。
  • 萧嵩:指古代名士,象征高洁的人物。
  • 舂粮:比喻聚散,生活的变迁。

典故解析:

  • 萧嵩:唐代名士,以高洁著称,常用以比喻高尚的人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的“聚散舂粮”,反映了他对人生聚散离合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这首《王郑州挽词》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羡慕对方的白发与显赫地位,表达了对友人成功的赞美,同时也透出一丝惋惜。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千里之外的农田,描绘了繁荣的景象,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社会的富庶,还隐含了人们对萧嵩那样高洁人格的向往。最后,诗人感叹聚散无常,表达了对京兆同僚的思念,体现了对往昔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洞察。苏轼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羡君华发起琳宫:羡慕您白发如华美宫殿般光彩。
  2. 右辅初还鼓角雄:您从权力中心返来,气势如雄壮的鼓角。
  3. 千里农桑歌子产:远处农田丰收,歌声四起,象征繁荣。
  4. 一时冠盖慕萧嵩:此时人人敬仰像萧嵩那样的高洁者。
  5. 那知聚散舂粮外:谁能知道,人生的聚散变迁。
  6. 便有悲欢过隙中:在瞬息之间,悲欢交错。
  7. 京兆同僚几人在:京兆的同僚们如今还有多少?
  8. 犹思对案笔生风:我仍然怀念与他们共对案而坐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羡君华发起琳宫”,将白发比作华丽的宫殿,表现敬仰之情。
  • 对仗:如“千里农桑歌子产,一时冠盖慕萧嵩”,前后句结构相似,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发:象征成熟与智慧。
  • 鼓角:象征气势与权力。
  • 农桑:象征生活的富饶与希望。
  • 悲欢:象征人生的无常和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2. “羡君华发”中的“华发”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白发
    C. 红发
    D. 黑发

  3. 诗中提到的“萧嵩”象征什么?
    A. 权力
    B. 贫穷
    C. 高洁
    D. 恶行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本诗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与壮志,苏轼则在怀念中融入了人生哲学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如梦令 长相思(绍兴戊辰闰中秋) 菩萨蛮 秦楼月 西江月 生查子 虞美人 生查子 相见欢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酒阑客散 尊威 远开 廾字旁的字 肚束三篾 艮字旁的字 独力难支 情急智生 谷字旁的字 使绊儿 門字旁的字 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失魂 隶字旁的字 龠合 至戚世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