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5:17
王郑州挽词
苏轼 〔宋代〕
羡君华发起琳宫,右辅初还鼓角雄。
千里农桑歌子产,一时冠盖慕萧嵩。
那知聚散舂粮外,便有悲欢过隙中。
京兆同僚几人在,犹思对案笔生风。
羡慕您白发苍苍,宛如华丽的宫殿,
您从右辅归来,气势如同鼓角齐鸣。
千里之外的农田里,歌声响起,子孙繁荣,
一时之间,人人都仰慕像萧嵩那样的高人。
谁能知道,聚散之间,像舂粮一样,
难免会有悲欢在瞬息之间交错。
京兆的同僚们还有多少在世?
我仍然惦念着和他们一起对案而坐,笔墨生风。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的“聚散舂粮”,反映了他对人生聚散离合的深刻体悟。
这首《王郑州挽词》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羡慕对方的白发与显赫地位,表达了对友人成功的赞美,同时也透出一丝惋惜。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千里之外的农田,描绘了繁荣的景象,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社会的富庶,还隐含了人们对萧嵩那样高洁人格的向往。最后,诗人感叹聚散无常,表达了对京兆同僚的思念,体现了对往昔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洞察。苏轼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羡君华发”中的“华发”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白发
C. 红发
D. 黑发
诗中提到的“萧嵩”象征什么?
A. 权力
B. 贫穷
C. 高洁
D. 恶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