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6:50
嗟我少年士,其性非不聪。
明知为人学,仍复蹈其踪。
纤毫未有得,孜孜伐其功。
圣贤苦不出,吾道谁相宗。
唉,我这个年轻人,其实并不笨。
明明知道应该向人学习,却还是走老路。
一点成就都没有,仍然勤奋地追求功名。
圣贤们为何不出现,我的道理又能依靠谁呢?
本诗反映了明代士子对自身困境的思考,表现出对圣贤未能显现的失落感。诗中提到“圣贤苦不出”,可以看作对历史上圣贤人物的怀念与期盼,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李贤(原德),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当时士人的困境与对理想的追求,风格多为沉郁感伤,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诗作诞生于社会动荡的明代,士人面临着功名与理想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在科举制度盛行的背景下,诗人将个人的困惑与时代的苦闷结合,形成了深刻的思考。
《拟古》一诗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年轻士子的内心挣扎与对未来的迷茫。开头以“嗟”字引入,瞬间传递出感叹与无奈的情感。诗人自述年轻而聪明,却又因循守旧,明知应当向他人学习,却仍旧重蹈覆辙,反映出一种对成长的无力感。
“纤毫未有得,孜孜伐其功”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尽管努力却没有任何收获的现实,表现了对功名的渴望与追求。最后一句“圣贤苦不出,吾道谁相宗”则是诗人的无奈与失落,指向了对理想与榜样的渴求。全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形成一种对未来的深思与对理想的追求,充分展现了明代士子的困惑与不安。
诗中使用了感叹、对比等修辞手法,尤其以“嗟”字引发全诗的情感基调,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传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明代士子内心深处的迷茫与困惑。
诗中“嗟”字的作用是什么?
a) 表达快乐
b) 表达感叹
c) 表达忧伤
作者认为自己的努力有哪些结果?
a) 成就斐然
b) 一无所获
c) 不值一提
“圣贤苦不出”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对历史的敬仰
b) 对时代的失望
c) 对未来的期待
与李白的豪放风格相比,李贤的《拟古》更显沉郁与思索,反映出不同风格的情感表达与主题探索。李白多描绘壮阔的景象,李贤则着重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