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6:4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6:44:21
一林啼鸟不知名,应怪山翁此地行。
化蝶与周俱是梦,游鱼知我久忘情。
胸中丘壑真馀事,世上功名畏后生。
但得盈樽供自酌,何妨人境卧渊明。
树林中啼叫的鸟儿我都不认识,
大概是怪我这个山中的老翁在这里游荡。
化作蝴蝶与周遭的一切都不过是梦,
游鱼似乎知道我已久忘却了情感。
心中胸怀的丘壑确实是多余的事情,
在世上对功名的追求我反而畏惧年轻人。
只要有满樽美酒可以自酌,
又何妨在人世间像陶渊明那样安然卧躺。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因其作品中融入了自然和个人情感,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倡导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季,诗人身处山林之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抒发了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李弥逊的《与公序避暑石盎方昼欲寝闻林间鸟乐因得小诗》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林间鸟鸣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开篇提到“啼鸟不知名”,显示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细腻观察,同时也暗含了对世俗名利的漠然。接着,诗人通过“化蝶与周俱是梦”的意象,将自己的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思考。
在后半部分,诗人反思自己内心的追求与世俗的功名,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敬畏与对世俗名利的厌倦。而“盈樽供自酌”则是对自我满足与安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渴望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最后,诗人用“何妨人境卧渊明”作结,既是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己处世态度的一种宣言。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相辅相成,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自然的赞美、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渴望逃离世俗的愿望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啼鸟”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年轻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化蝶与周俱是梦”中的“化蝶”代表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此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刻的内涵,值得读者深入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