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雪》

时间: 2025-04-30 16:04:36

诗句

疏林堕栖鸟,寒潭悲卧蛟。

与松为老伴,唤月结清交。

檐滴冰为箸,梅添玉作梢。

丰年何以报,作颂纪南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04:36

原文展示:

疏林堕栖鸟,寒潭悲卧蛟。
与松为老伴,唤月结清交。
檐滴冰为箸,梅添玉作梢。
丰年何以报,作颂纪南郊。

白话文翻译:

在稀疏的树林中,栖息的鸟儿悄然落下;寒冷的潭水里,蛟龙悲伤地沉卧着。
与松树为伴,共同度过漫长岁月,呼唤明月,结下深厚的友谊。
屋檐上的冰滴落下来,仿佛是用来夹菜的筷子,梅花的枝头上,像是点缀着玉石的细梢。
丰收的年头,我该如何报答大自然的恩赐?只愿作歌颂扬南郊的美好。

注释:

  • 疏林:稀疏的树林,表明环境的清冷。
  • :掉落,落下的意思。
  • :指传说中的一种水生龙,象征着悲凉的情绪。
  • 老伴:老朋友,伴侣的意思。
  • 清交:清澈而深厚的交情。
  • 丰年:指好年景,丰收的年份。
  • 纪南郊:南郊,指南方的郊外,通常与丰收、自然景色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时行(约1071年-1101年),字仲义,号千秋,宋代诗人,以豪放而清新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冬季,表达了诗人在雪中对自然的感受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丰收与人们对自然的感恩。

诗歌鉴赏:

《咏雪》是一首描写冬季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对寒冷天气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开头两句通过“疏林”和“寒潭”展现了冬日的萧瑟与孤寂,传达出一种冷清的氛围。而“与松为老伴,唤月结清交”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松树作为长青之物,象征着长久的友谊与陪伴。接下来的“檐滴冰为箸,梅添玉作梢”则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雪后冬日的美丽和生机。最后一句“丰年何以报,作颂纪南郊”将诗人对自然的感激之情升华至一个新的高度,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感恩,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与和谐共存的主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疏林堕栖鸟”:描绘冬日景象,鸟儿落下,生机显得苍凉。
    • “寒潭悲卧蛟”:寒潭中蛟龙沉卧,象征着自然的静谧与忧伤。
    • “与松为老伴,唤月结清交”:人与松树的友谊,反映对自然的依恋。
    • “檐滴冰为箸,梅添玉作梢”:细致描写冬日景象,冰滴与梅花的意象交融。
    • “丰年何以报,作颂纪南郊”:表达对丰收的感恩与赞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冰滴比作筷子,生动形象。
    • 拟人:蛟龙悲卧,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自然恩赐的感恩之情。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纯洁与孤独。
  • 松树:象征长久的友谊与坚韧。
  • 蛟龙:象征着深沉的悲伤与神秘。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潭”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水面
    B. 寒冷的潭水
    C. 冰冻的湖泊
    答案:B

  2. “与松为老伴”中松树象征着什么? A. 忧伤的情感
    B. 长久的友谊
    C. 生命的结束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丰年何以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丰收的无所谓
    B. 对自然恩赐的感恩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雪》 by 杜甫:同样描绘了雪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冯时行的《咏雪》与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均描绘冬季,但冯时行更偏向于自然的孤寂与人际的和谐,而陆游则更注重读书的启发与人生哲理的探讨,这体现了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冯时行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约观水阅往迟遂虚冯太常饭及归又失郑职方魏园之觞 虎丘 严先生祠 与诸生三到徐氏园得兵曹郎简而始入 祖堂夜归 牛首斋罢便往祖堂献花岩迫晡矣 雪中粉团 张太君六十诗 景文索送其县史入觐 白云遥祝为韬仲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梦断魂消 包含插的成语 胼胝手足 破觚为圆,斫雕为朴 用字旁的字 钎焊 泣数行下 淡泊明志 士字旁的字 绽裂 送子天王图 丶字旁的字 包含吼的词语有哪些 頁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鹿铤 九转功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