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苑(二首)》

时间: 2025-04-27 04:29:07

诗句

昭阳歌舞正淹留,羌女新来胜莫愁。

曲尽胡笳十八拍,争扶玉辇下琼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29:07

原文展示:

昭阳歌舞正淹留,
羌女新来胜莫愁。
曲尽胡笳十八拍,
争扶玉辇下琼楼。

白话文翻译:

在昭阳殿中歌舞正酣,
新来的羌族女子更胜于莫愁。
乐曲已经奏尽,胡笳声中传来十八拍,
人们争相扶持着玉辇走向那琼楼。

注释:

  • 昭阳:昭阳殿,古代宫廷的宴会场所,象征着欢庆和繁华。
  • 羌女:指羌族的女子,古代边疆民族,常被描绘为美丽且具有异域风情的女子。
  • 莫愁:指莫愁女,是古代传说中的美丽女子,象征着美丽和愁苦。
  • 胡笳:一种乐器,常用于乐曲中,代表着边塞音乐。
  • 玉辇:指华丽的车驾,象征着权贵和地位。
  • 琼楼:美丽的楼阁,常用来形容华丽的建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文盛,明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风景和抒发情感见长。他的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繁荣时期,宫廷生活丰富多彩,宴会歌舞盛行,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场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昭阳殿中热闹的歌舞场面,展现了羌族女子在舞台上的美丽与风采。开头两句通过“歌舞正淹留”与“新来胜莫愁”的对比,突显了羌女的独特魅力和舞蹈的生动。后两句则通过“曲尽胡笳十八拍”描绘出音乐的节奏感,传达出欢快的氛围,同时“争扶玉辇下琼楼”则隐含了对权贵生活的向往与追随。整首诗从视觉、听觉到情感,层层递进,构建起一幅热烈欢快的宴会图景。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昭阳歌舞正淹留:描绘了在昭阳殿中,歌舞正如火如荼,氛围热烈。
    • 羌女新来胜莫愁:新来的羌族女子比起历史上著名的莫愁女更为美丽。
    • 曲尽胡笳十八拍:乐曲的最后,胡笳声中传来十八拍,表现出边塞音乐的独特韵味。
    • 争扶玉辇下琼楼:人们热切地扶着华丽的玉辇,向着美丽的楼阁走去,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歌舞”和“羌女”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羌女的美丽与莫愁相提并论,突出她的独特魅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歌舞和美丽的羌女,表现了社会繁华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传说的致敬。

意象分析:

  • 昭阳:象征着宫廷的繁华与热闹。
  • 羌女:象征着异域风情与独特的美。
  • 胡笳:代表边塞音乐的独特韵味。
  • 玉辇与琼楼:象征着权力与奢华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羌女”是什么民族的女子?

    • A. 汉族
    • B. 藏族
    • C. 羌族
    • D. 满族
  2. “曲尽胡笳十八拍”中的“胡笳”指的是一种什么?

    • A. 舞蹈
    • B. 乐器
    • C. 楼阁
    • D. 诗词
  3. 诗歌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生活困苦
    • B. 社会繁华与美好生活
    • C. 自然景色
    • D. 战争悲痛

答案: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西苑》与《春江花月夜》,两首诗都描绘了美丽的场景和情感,但《西苑》更注重于宴会的热闹,而《春江花月夜》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美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塔灯六言四绝 塔灯六言四绝 其四 得陈元履家书六言四首 将发琵琶亭 茶花盛放满山 舞鹤四绝 范参政行台两司常州成都四帖赞 米元章临右军玉润帖赞 张文忠草书韩退之桃源诗帖赞 宫词一百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放歌纵酒 珉硄 品箫弄笛 瓜字旁的字 响遏行云 大江南北 作翊 龜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填方 断齑画粥 柳眉星眼 包含秦的词语有哪些 吴殿 龠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