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苑(二首)》

时间: 2025-04-30 21:17:05

诗句

万年枝上露华清,百子池边月色明。

宫草经秋犹自碧,君王御辇不曾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17:05

原文展示:

万年枝上露华清,百子池边月色明。
宫草经秋犹自碧,君王御辇不曾行。

白话文翻译:

长久以来的树枝上,露水清澈明亮;
百子池边的月光,照耀得很明亮。
宫中的草木经过秋天仍然青翠,
但君王的御辇却没有走过这里。

注释:

  • 万年:形容时间长久,这里指代树木的古老。
  • 露华:指清晨的露水,形容其清澈光亮。
  • 百子池:宫廷中的一处池塘,因池中种植的花卉而得名。
  • 宫草:指宫中生长的草木。
  • 御辇:古代皇帝乘坐的车,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未曾行:没有经过,暗示着孤独与被遗忘。

典故解析:

“百子池”是古代帝王宫廷中的一处景致,象征着繁华与富贵。诗中的“君王”意指皇帝,反映了权力的孤独与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文盛,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以山水自然和宫廷生活为题材,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权力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的宫廷生活以及对权力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与权力更迭的感慨。

诗歌鉴赏:

《西苑》是汪文盛的一首清新脱俗的诗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的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权力与孤独的思考。首句“万年枝上露华清”以清晨的露水清澈见底,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接下来的“百子池边月色明”描绘了池塘月光下的美景,富有诗意,令人陶醉。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通过“君王御辇不曾行”这一句,突显了权力的孤独与无常,暗示了即使在繁华的环境中,君王也难以享受这份宁静,反而显得孤独无依。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情感更加深邃,令人思考权力的真正含义与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年枝上露华清:树枝上长久以来的露水显得清澈,象征着自然的纯净。
    • 百子池边月色明:池塘边的月光照耀,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宫草经秋犹自碧:经过秋天的洗礼,宫中的草木依旧青翠,显示出生命的韧性。
    • 君王御辇不曾行:皇帝的车子没有经过这里,暗示着权力的空虚和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露华”比喻清新的事物,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作者对权力的思考,暗示了即使在美丽的环境中,权力的拥有者也可能感受到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露华:象征纯净与美好,体现自然之美。
  • 月色:象征宁静与思考,反映内心的孤寂。
  • 宫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万年枝上露华清”中的“万年”主要指什么? A. 长久的时间
    B. 一年的时间
    C. 短暂的时间

  2. “君王御辇不曾行”中,“御辇”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皇帝的车
    C. 一种花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无奈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汪文盛的《西苑》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者皆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汪文盛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权力与孤独,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孤独。两者在意象和主题上都有共通之处,但各自的侧重点却大相径庭。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汪文盛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点绛唇·咏风兰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 眼儿媚·咏梅 玉连环影·何处 踏莎行·倚柳题笺 沁园春·试望阴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五抢六夺 不羡 门字框的字 慈悲为本 原原本本 等闲之人 修短有命 幕道 日字旁的字 快信 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隹字旁的字 包含阁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幼的成语 鹿字旁的字 洞敞 牙字旁的字 大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