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1:25
客逐西风去。想当初中原唱罢,大河横渡。下拜词坛王霸手,目断荆溪烟浦。一路上悲歌谁与。四百年来无人继,白眼看世上呆儿女。曾几梦共帆橹。髯翁铁笔空今古。五千年堂堂中国,英雄可数。我幸先公生一日,忝似奇情万缕。正满眼苍生无处。肉食者居人民半,算两朝未可同时语。公在日,少风雨。
西风吹送客人远去,回想当年中原大地的歌声已经消散,滔滔大河已然横渡。拜倒在词坛的王者面前,目送着荆溪的烟雾弥漫。一路走来,悲歌谁能与我共唱?四百年来无人能继承这份荣耀,只有冷眼看着世间呆傻的人们。我曾多少次与帆橹共享梦境。那白鬓老人用铁笔书写古今,留下的文字至今空余。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真正的英雄可数不多。我幸运地在先公生的一天,仿佛与这份奇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满眼苍生无处可归,肉食者却占据了人民的一半,算起来两朝的事情也未必能同时说得清。公在日时,风雨少得多。
魏新河,生于20世纪20年代,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历史的厚重、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贺新郎》创作于当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思索。
《贺新郎》是魏新河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古代词坛的追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无常的感慨和对后辈的忧虑。开头提到的“客逐西风去”,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对往昔岁月的珍惜与怀念。随后的描写中,诗人用大河的横渡象征着历史的进程,而“悲歌”二字则渗透出一种孤独与无奈。诗中四百年的无人继承,表现了诗人对后辈诗人的失望,以及对当代文人境遇的深切忧虑。
在情感上,诗人不仅在追忆过去的辉煌,也在思考未来的光明与希望。面对“肉食者居人民半”的社会现实,诗人用冷静的视角揭示了统治阶级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深刻矛盾,反映社会的不公。整首诗在历史的纵深与现实的广度之间游走,形成了对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深切思考和对当代社会的批判。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诗人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传达了对社会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
“客逐西风去”中的“客”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肉食者”指的是?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