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岁暮》

时间: 2025-04-24 15:59:57

诗句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59:57

原文展示:

岁暮
杜甫 〔唐代〕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白话文翻译:

在岁末的时节,我身为他乡的客人,边疆依然有战事不断。
烟尘弥漫,侵袭了雪山,号角声在江城响起。
天地之间似乎在流血,朝廷之中又有谁来请缨?
在这个时候,谁敢轻言生死?我心中满是寂寞与壮志,令人惊惧。


注释:

  • 岁暮:年末,指时间的结束。
  • 远为客:身在他乡,远离故土。
  • 边隅:边疆的角落,指战争之地。
  • 烟尘:战争产生的烟雾和尘埃。
  • :侵袭,触犯。
  • 雪岭:有雪的山岭,象征着寒冷与凛冽。
  • 鼓角:战鼓和号角,象征战争的声音。
  • 天地日流血:形容战争给大地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 请缨:请缨,指向朝廷献策或请命的官员。
  • 济时:帮助时局,指关心国家大事。
  • 敢爱死:在此意为谁敢轻言生死,表达无奈与彷徨。
  • 寂寞壮心惊:内心的孤独与激昂的志向让人惊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尊称“诗圣”。他的诗作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风格沉郁悲壮,常以个人遭遇反映国家命运。杜甫的生平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社会动荡和民生困苦,使得他的诗作更加深刻。

创作背景:

《岁暮》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诗人此时身处战乱的边疆,感受到深重的社会危机与个人的无奈。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怀与对政治黑暗的愤懑。


诗歌鉴赏:

杜甫的《岁暮》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寒冷而悲壮的图景,诗中展现了他身为“客”在岁末的孤独与惆怅。开篇即以“岁暮远为客”点明了他身处困境的身份,透出一股无奈与惆怅。随即,诗人将视角转向边疆的战乱,描绘出“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的景象,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当时战火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后两句“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则将个体的苦痛上升到国家层面,表达了对动荡政局的深切忧虑。最后一句“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更是将内心的孤独与壮志相结合,揭示了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极强的现实感和历史感,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不仅关心自身的生存,更关注国家的未来,这种情怀贯穿了他的整部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岁暮远为客:诗人身在他乡,感受到年末的孤独与无奈。
  2. 边隅还用兵:即使在岁末,边疆仍在打仗,暗示了战乱的不断与民生的艰难。
  3. 烟尘犯雪岭:战火带来的烟尘污染了美丽的雪山,象征着战争的破坏。
  4. 鼓角动江城:战争的号角声响彻江城,体现了战乱给民众带来的不安。
  5. 天地日流血:形容战争带来的惨烈,宇宙与日月都仿佛在流泪。
  6. 朝廷谁请缨:质疑朝廷中有谁能为国家稳定献策,反映出政治的无能。
  7. 济时敢爱死:在这种局势下,谁敢轻言生死,表达诗人的无奈与困惑。
  8. 寂寞壮心惊:内心的孤独与激昂的志向让人感到震惊,显示出诗人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夸张:如“天地日流血”,通过夸张表现战争的惨烈。
  • 象征:雪岭象征着纯洁与美好,而烟尘则象征着战乱与破坏,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岁暮》通过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苦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中情感沉重,既有对历史的沉痛感慨,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矛盾。这首诗不仅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怀,更是对社会动荡的强烈抗议。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岁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代表离乡背井的孤独与无奈。
  • 烟尘:战争带来的灾难,象征着破坏与动荡。
  • 雪岭:象征着美好与纯洁,战争的侵扰使其蒙尘。
  • 鼓角:战争的象征,传递着紧张与悲哀。
  • 流血: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惨烈,暗示了人们的苦难与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岁暮》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鼓角”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旅行
    • C. 战争
    • D. 爱情
  3. 诗人对朝廷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赞美
    • B. 批评
    • C. 无所谓
    • D. 忽视
  4. 诗中的“济时敢爱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死的无畏
    • B. 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 C. 对战争的渴望
    • D. 对个人幸福的追求

答案:

  1. B
  2. C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了战乱对家庭与国家的影响。
  • 《登高》(杜甫):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离乡的思念,但李白的情感更倾向于个人的孤独,而杜甫则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
  • 《十一月的肖像》(郭沫若):现代诗作,虽背景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动荡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收录杜甫的全部诗作,便于研究其风格与主题。
  • 《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选集,对了解唐诗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详细分析的书籍。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句 其九 秋日郊居 玩鸥亭 即事 送曾宏甫守天台 题张彦实舍人墓下涌泉亭 十月一日 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 谒灵康庙 寻梅至杨家见数株盛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玉字旁的字 青云价 花木兰 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狙喜 斗字旁的字 天坼地裂 雕虫刻篆 竹字头的字 顺水行舟 河同水密 飠字旁的字 极情纵欲 重于泰山 只言片语 倒八字的字 包含沿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