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1:27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杜甫
整首诗的意思是:
明亮的圆月如同飞舞的明镜,我归家的心情如同折断的大刀。
转动的蓬草行走得远,我仰望高空,想要攀登桂树。
水面上似乎覆盖着霜雪,树林中栖息着羽毛。
此时我凝望白兔,真想数一数它的细微之处。
稍微下了巫山峡,依然能看到白帝城的轮廓。
气氛沉闷,整个水面都暗了下来,唯有半楼的月光明亮。
号角声催促着黎明,蟾蜍也不禁倾斜。
我张弓倚靠着残月,不仅仅是汉家的营地。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于盛唐,生活在动荡的安史之乱时期,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社会的疾苦与民生的艰难。杜甫被誉为“诗圣”,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杜甫在中秋佳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然而诗人却身处异乡,心中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思念。
这首诗通过描绘明月、归心、自然景色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忧伤而又高远的情感氛围。首句“满月飞明镜”开篇即引入月亮的意象,象征着光明与团圆,紧接着“归心折大刀”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强烈归属感与无奈。全诗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诗的中间部分,杜甫以“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隐含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至于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描绘了黎明的到来,暗示着希望与新的开始。同时,最后一联“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整首诗以月为引,贯穿着对故乡、对生活的思考,充满了哲理与情感,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才华。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体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中“归心折大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满月飞明镜”中的“明镜”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白兔”象征什么?
这份内容涵盖了关于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的全面分析与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