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冬至日》

时间: 2025-05-07 09:45:30

诗句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5:30

原文展示: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白话文翻译:

阴阳的升降互相催促,谁教我在岁月中渐渐老去?
头上的发髻依然闪耀着光泽,我坐在这里,眼看心中的火焰已冷却成灰。
酥油煎炸的食物在山坂上流传多年,刚从吴江摘来的柑橘也只有半个月的时光。
官场冷清,没有什么理由能让我得到官酒,老妻微笑着为我倒上新酿的酒。

注释:

  • 阴阳:指自然界的两种基本力量,象征变化与循环。
  • 齿发:指的是人的牙齿和头发,常用来形容衰老。
  • 髻珠:指的是发髻上的装饰物,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青春。
  • 心火:比喻内心的热情和活力,冷却则象征着失去生气与希望。
  • 酥煎:指用油煎炸的食物,具有香脆的口感。
  • 官酒:指官场中的酒,象征着权势和地位。
  • :酒的意思,这里特指新酿的酒。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阴阳的变化,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衰老感。诗中提到的“官酒”与“新醅”,反映了对官场冷淡和家庭温暖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在文学、哲学、政治上均有成就,尤以散文和诗词闻名。苏辙的诗风平易近人,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平凡生活的珍惜。

创作背景:

《冬至日》创作于冬至时节,正值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诗人借此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对亲情与家庭的珍视。

诗歌鉴赏:

《冬至日》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阴阳变化的描绘,引入了人生无常的主题。开头两句“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直接抒发了对衰老的无奈与感慨。接下来的两句“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用发髻上的光泽与心火的冷却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内心的失落。而后两句“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则通过描绘美食的持久与时令果实的短暂,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迁。最后两句“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在官场冷清与家庭温暖之间,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珍惜。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使人在品味其中时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阴阳升降自相催:描绘自然界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
  2. 齿发谁教老不回:感叹衰老的无奈,质问时间的流逝。
  3. 犹有髻珠常照物:头饰的光泽象征着青春的短暂。
  4. 坐看心火冷成灰:内心的热情逐渐消失,象征着对生活的失落。
  5. 酥煎陇坂经年在:美食的持久,暗示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6. 柑摘吴江半月来:时令果实的短暂,象征青春与生命的短暂。
  7. 官冷无因得官酒:官场的冷清,表现出对权力的失望。
  8. 老妻微笑泼新醅:家庭的温暖与爱,成为生活的慰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官场的冷清和家庭的温暖,突显诗人的情感。
  • 隐喻:用“心火”象征内心的热情与希望,用“髻珠”象征青春的美好。
  • 排比:使用排比结构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和衰老的感慨,表达了对家庭温暖的珍视,以及对生活中细小幸福的体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阳:自然变化,象征生命的循环与无常。
  • 齿发:衰老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 髻珠:女性的美丽与青春,象征人生中的短暂美好。
  • 心火:内心的热情和理想,象征生命的活力。
  • 酥煎:生活中的美好享受,象征家庭的温暖。
  • 官酒: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表现对官场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阴阳升降”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变化
    • B. 人生无常
    • C. 时间流逝
    • D. 以上皆是
  2. “心火冷成灰”中“心火”象征什么?

    • A. 生气
    • B. 内心热情
    • C. 火焰
    • D. 生命
  3. 诗中提到的“老妻微笑泼新醅”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生活的放弃
    • B. 对家庭的珍视
    • C. 对官场的向往
    • D. 对衰老的抗拒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辙的《冬至日》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苏辙更侧重于家庭的温暖,而李白则更注重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溪楼远望 送春 枕上吟 呈沿漕宰 狱中作 上詹仲通县尉 幽居 郊饮 岩桂 当途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片字旁的字 木灾 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倒八字的字 工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如之奈 行复 函托 形魄 恶结尾的成语 当行本色 捉刀人 甘字旁的字 包含疏的词语有哪些 半月谈 参回斗转 神郁气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