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04
襄阳乐
谁言襄阳苦,歌者乐襄阳。
太守刘公子,千年未可忘。
刘公一去岁时改,惟有州南汉水长。
汉水南流岘山碧,种稻耕田泥没尺。
里人种麦满高原,长使越人耕大泽。
泽中多水原上乾,越人为种楚人食。
火耕水耨古常然,汉水鱼多去满船。
长有行人知此乐,来买槎头缩项鳊。
谁说襄阳苦呢?歌唱的人却觉得襄阳乐趣无穷。太守刘公子,千年来无人能忘记。刘公在去年离任,只留下汉水在州南蜿蜒流淌。汉水南流,岘山碧绿,田里种稻、耕田,泥水深没尺。村民在高原种麦,让越人耕作大泽。大泽里水多,原上则干燥,越人为了种地,供楚人食用。古时火耕水耨是常事,汉水里鱼很多,来的人满载而归。常有行人知道这里的乐趣,来买槎头和缩项鳊。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在诗词、散文等领域都有杰出成就,尤以散文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襄阳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苏辙通过描绘襄阳的美好,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襄阳乐》以轻快的节奏和欢快的语调,描绘了襄阳的自然美景和人们的乐观生活。诗中以“谁言襄阳苦”开篇,直接回应了对襄阳的负面看法,表明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接着,通过描绘太守刘公的传说,展示了地方治理的美好与人们的怀念。刘公的离去象征着一段美好历史的结束,但汉水的不断流淌又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
诗中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如“汉水南流岘山碧”,既展现了襄阳的秀丽山河,也暗示了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的场景。种稻、耕田、种麦,诗中反复提及农业生活,体现了与土地的紧密联系以及对自然的尊重。
最后,诗的结尾通过“长有行人知此乐,来买槎头缩项鳊”,传达出一种生活的乐趣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整体来看,苏辙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示了襄阳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逐句解析:
谁言襄阳苦,歌者乐襄阳。
太守刘公子,千年未可忘。
刘公一去岁时改,惟有州南汉水长。
汉水南流岘山碧,种稻耕田泥没尺。
里人种麦满高原,长使越人耕大泽。
泽中多水原上乾,越人为种楚人食。
火耕水耨古常然,汉水鱼多去满船。
长有行人知此乐,来买槎头缩项鳊。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襄阳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乐观态度,传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诗歌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太守刘公是哪个地方的官员?
A. 襄阳
B. 长安
C. 洛阳
D. 杭州
填空题:诗中提到“汉水南流,___山碧”,填入合适的词汇。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对襄阳的负面情感。
A. 正确
B. 错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