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3:25
济源庙海子内有二鼋人以将军目之投饼耳则至
——李流谦 〔宋代〕
我欲燃犀起蛰雷,漫夸海蘸氏钱灰。
将军不是池中物,也是区区饼饵来。
我想点燃犀角,唤醒蛰伏的雷电,
随意夸耀海中的那位,像是用钱换来的灰烬。
将军并非池塘中的小物,
他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饼和饵而已。
本诗可能借用了古代对将军的传统描绘,通常将将军视为勇猛、威武的象征,而这里却将其与平凡的食物相提并论,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对权力和地位的深刻思考。
李流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涉及社会时事及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此诗创作于宋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将军及其地位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个人的哲学思考。
本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将军这一身份的深刻思考。开篇“我欲燃犀起蛰雷”描绘出一种强烈的愿望,象征着对力量的渴求和对权威的挑战。紧接着“漫夸海蘸氏钱灰”,则隐喻着那些看似辉煌的成就其实不过是过眼云烟,反映出对浮华的批判。
“将军不是池中物”,以此句强调将军的身份并非简单的存在,而是更为复杂的象征。在诗的最后,诗人以“也是区区饼饵来”将将军的地位与平凡的食物相对比,揭示了权力和地位的虚幻与脆弱。
整首诗不仅仅在字面上表达了对将军的讽刺,也深层地反映了对权力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将军身份的反思,探讨了权力的虚幻与脆弱,揭示了社会对地位的误解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蛰雷”是指什么?
A. 沉睡的力量
B. 绝对的权力
C. 一种神兽
诗人如何看待将军的身份?
A. 崇高的存在
B. 平凡的象征
C. 无所不能
诗中“饼饵”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微不足道的事物
C. 战争的胜利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