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0:51
清江与我共天涯,若到沧溟始是家。
晓渡换舟惊宿雁,暮林系马散栖鸦。
山童老木才余骨,潮落寒汀半露沙。
只恐行人不著眼,一川秋色在芦花。
清澈的江水与我一同走向天涯,若能到达大海,那才算是我的家。
清晨渡口换舟,惊动了栖息的雁群;傍晚的树林里,我把马系住,散落的乌鸦在休息。
山里的孩子和老树仅剩的骨架,潮水退去,寒冷的沙滩半露出来。
我只怕行人看不见,一片秋色正映衬着芦苇花。
作者介绍:李流谦,字惭愧,号渔隐,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善于描绘景色,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即事》写于李流谦游历江湖时,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归宿的向往,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对自然的追求与生活哲学。
李流谦的《即事》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的开头以“清江与我共天涯”引入,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广阔自然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诗中“若到沧溟始是家”,不仅是对归宿的渴望,更暗含了人生旅途中对理想家园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晓渡换舟惊宿雁,暮林系马散栖鸦”描绘了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象,展示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感悟。通过“惊宿雁”和“散栖鸦”,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恰到好处,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后面两句“山童老木才余骨,潮落寒汀半露沙”则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既有对童年无忧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只恐行人不著眼,一川秋色在芦花”将整首诗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诗人担心行人未能注意到这美丽的秋色,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忽视与珍惜。
整首诗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归宿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感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归宿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在游历中的感悟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清江与我共天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由的渴望
B. 对归宿的无奈
C.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A
“晓渡换舟惊宿雁”描绘了哪个时间的景象?
A. 清晨
B. 黄昏
C. 夜晚
答案:A
诗人担心行人看不见什么?
A. 秋色
B. 自然
C. 归宿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即事》这首诗的魅力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