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2:23
蔷薇
作者: 储光羲 〔唐代〕
袅袅长数寻,青青不作林。
一茎独秀当庭心,数枝分作满庭阴。
春日迟迟欲将半,庭影离离正堪玩。
枝上莺娇不畏人,叶底蛾飞自相乱。
秦家女儿爱芳菲,画眉相伴采葳蕤。
高处红须欲就手,低边绿刺已牵衣。
蒲萄架上朝光满,杨柳园中暝鸟飞。
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
这首诗描写了庭院中蔷薇花的美丽景象。细长的蔷薇花在微风中摇曳,绿叶不成林木,只有一根独立的茎在庭院中显得格外突出,几枝蔷薇形成了庭院的阴影。春天慢慢过去,庭院的影子斑驳陆离,正适合游玩。枝头的黄莺不怕人,叶底的蛾子飞舞交错。秦家的女儿喜欢花香,画眉鸟相伴,采摘着美丽的花朵。高处的红花仿佛触手可及,低处的绿刺已经牵住了衣裳。在葡萄架上朝阳洒满,柳园中傍晚的鸟儿在飞翔。她们手拉手踏歌而去,风中香气追着她们的脚步归来。
作者介绍
储光羲,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细腻的观察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表现了庭院中蔷薇花的盛开和生机,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常常在诗中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蔷薇》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庭院中蔷薇花的绚丽和生机。开头两句“袅袅长数寻,青青不作林”,通过“袅袅”与“青青”,勾勒出花的柔美与生机,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又表现了蔷薇的独特。接着“一茎独秀当庭心,数枝分作满庭阴”,进一步描绘了蔷薇在庭院中的独特位置,既有孤傲的独立,又有群体的繁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中对景物的描绘不仅在于形态,更在于情感的流露。尤其是“枝上莺娇不畏人,叶底蛾飞自相乱”,通过小鸟与昆虫的描写,生动地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增添了诗的动感与灵动。诗的后半部分则引入了人,描绘了秦家女儿在花丛中采摘的情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最后一句“风吹香气逐人归”,不仅是对自然的感知,也是对生活的感悟,隐含了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悠然态度。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写的主要花卉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储光羲的《蔷薇》和白居易的《花非花》,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储光羲更注重细腻的观察和生活的氛围,而白居易则更关注情感的表达与对生命的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