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5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55:29
我读万卷书,识尽天下理。
智者渠自知,愚者谁信尔。
奇哉闲道人,跳出三句里。
独悟自根本,不从他处起。
我读了成千上万的书籍,理解了世间的道理。
聪明的人自然明白,而愚蠢的人又有谁会相信你呢?
真是奇妙的闲人,超越了那三句诗的表面。
他独自领悟了根本的道理,而不是从别处获得的。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王安石以其变法思想闻名于世,尝试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改善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他的诗词风格清新,意蕴深厚,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表达了他对知识和智慧的思考,强调个人的悟性和独立见解的重要性。在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儒家思想强调对经典的学习,而王安石则提倡自主思考,认为真正的智慧源自于个人的内心领悟。
王安石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思考,还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诗中开篇便以“我读万卷书,识尽天下理”引入主题,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真理的追求。在接下来的两句中,他对智者与愚者的对比,突显出聪明人能自知之明,而愚蠢的人则可能对真理一无所知,表达了对人性和认知的深刻洞察。
“奇哉闲道人,跳出三句里”的一句,展现了闲人的特质,即不受世俗拘束,超越常规的思维框架,能够独立思考,获得深刻的真理。这种思想与王安石的个性相契合,反映了他对独立思考和自我领悟的推崇。最后一句“独悟自根本,不从他处起”,强调了内在的自我领悟的重要性,表明真正的智慧不是外来的教导,而是来自内心的觉醒。
整首诗流畅自然,韵律和谐,彰显了王安石作为文学家的功力,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对学习和智慧的深刻启示。
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智慧的思考,强调独立思考与自我领悟的重要性,反映了王安石对个人成长和真理追求的理解。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读了多少书?
诗中“智者渠自知”意味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闲道人”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