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时鱼》

时间: 2025-05-02 01:09:26

诗句

四月时鱼逴浪花,渔舟出没浪为家。

甘肥不入罟师口,一把铜钱趁桨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09:26

原文展示:

四月时鱼逴浪花,
渔舟出没浪为家。
甘肥不入罟师口,
一把铜钱趁桨牙。

白话文翻译:

四月时节,鱼在浪花中游弋,
渔舟在波浪中出没,以浪为家。
那些肥美的鱼不愿被渔网捕获,
只有一把铜钱在桨牙上闪烁。

注释:

  • 时鱼:指时令的鱼,特指四月时节的鱼。
  • :游动,游弋的意思。
  • 浪花:海浪的泡沫。
  • 渔舟:捕鱼的船只。
  • 出没:出现和消失,形容渔舟在水面上移动。
  • 罟师:捕网的渔夫。
  • 甘肥:肥美的鱼。
  • 桨牙:船桨的部分,这里指船桨的边缘。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渔舟与鱼的生动场景,展现了渔民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中“罟师”一词可以联想到古代渔民的生活,象征着人与自然的斗争。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福建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梅尧臣对渔民生活的观察,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渔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人们对生存的思考。

诗歌鉴赏:

《时鱼》是一首描写春季渔民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生机的水域,四月的鱼在波浪中自由游动,渔舟则在波涛间灵巧穿梭,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通过“甘肥不入罟师口”一句,展现了鱼与渔民之间微妙的斗争关系,暗示了自然对人类生存的挑战,既表现了渔民的无奈,也隐含了对自由的向往。最后一句提到的“一把铜钱”,则是渔民生活的象征,表现了他们不易的生存状态。在这首诗中,梅尧臣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好,还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月时鱼逴浪花:四月的鱼在浪花中游动,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 渔舟出没浪为家:渔舟在波浪中起伏,形成了渔民的日常生活场景。
    • 甘肥不入罟师口:肥美的鱼不愿被渔夫捕获,体现了鱼的聪明与渔民的无奈。
    • 一把铜钱趁桨牙:铜钱象征着渔民的收入与生活,希望与现实的矛盾。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与浪花的游动比作自由的生活,传达出春天的生机。
    • 拟人:鱼在水中游动被赋予了生命的感觉,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渔民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揭示了渔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对自由与生存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富饶。
  • 浪花:代表了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 渔舟:象征着渔民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斗争。
  • 铜钱:象征着经济与生计,反映了生活的现实。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罟师”指的是: A. 渔夫
      B. 农民
      C. 商人
      D. 学者

    2. 诗中“甘肥不入罟师口”表达的意思是: A. 鱼乐于被捕
      B. 鱼不愿意被捕
      C. 鱼非常肥美
      D. 渔夫捕了很多鱼

  •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在梅尧臣的《时鱼》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渔民与自然的和谐美;而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则更多地表现了山水之间的静谧与人心的宁静,二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自然观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经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虞永康 次韵李参政见寄三首 过大安军黑水阻涨憩崇道观以需涨落乃济 登冠山次瞻叔兄壁间旧韵 张运判 鲁提干以诗惠分茶碗用韵为谢 次韵监试潼川提刑张兵部有怀家山木犀 乐府君 醉蓬莱·又一番雨过 李德迈挽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血字旁的字 冲牙 包含崩的词语有哪些 坑堑 八攻八克 急来报佛脚 木糖醇 过结尾的成语 包含宿的成语 室徒四壁 乛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时策 平原易野 功高震主 力字旁的字 遗患无穷 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