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0:41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石笋峰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巨石如龙孙,耸耸烟雾里。
明明落溪口,纳纳喧滩齿。
何当助斋盂,菌蕃徒为美。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巨石,形似龙的后代,耸立在烟雾缭绕之中。石峰清晰可见,位于溪流的入口,溪水在此奔涌,发出喧闹的声音。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可以用这石头来辅助他的斋盂,然而,对美味的渴求,似乎只是空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子云,号松溪,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1002年,卒于1060年。梅尧臣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系梅尧臣在四明山游览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思考。诗中描绘了石笋峰的壮丽与自然的喧嚣,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沉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笋峰的雄伟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开篇两句“巨石如龙孙,耸耸烟雾里”,用比喻手法将石峰比作龙的后代,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石峰的高耸与壮观。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石笋峰显得尤为神秘,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深邃的自然氛围。
接下来的“明明落溪口,纳纳喧滩齿”,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展现了溪水奔流的景象,增强了诗的动感。此处的“纳纳”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欢快与喧闹,与前面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何当助斋盂,菌蕃徒为美”则引入了诗人的思考。诗人期待能用石笋峰的美来增添斋食的滋味,然而,追求美味的愿望似乎只是空谈。此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也暗示了生活中的某种无奈与渴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宋代山水诗的典雅与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欣赏与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诗人借助自然景观,反思人生活中的渴望与无奈,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巨石如龙孙”中的“龙孙”指的是什么?
A. 龙的后代
B. 石头的形状
C. 水流的声音
D. 斋食的器具
诗中“明明落溪口”描述的是哪里?
A. 石峰的顶部
B. 溪水的起点
C. 石峰的底部
D. 斋食的地方
诗人的期待是希望用什么来辅助斋盂?
A. 巨石
B. 溪水
C. 菌蕃
D. 喧滩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山水描写上的风格差异,反映了各自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