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5:36
访报本简长老
比泛苕溪来,初逢卞山雨。
雨收精舍出,喜与高僧语。
门临水若监,万象皆可睹。
清净欲谁邻,野莲无处所。
我刚刚从苕溪来到这里,第一次遇见卞山的细雨。
雨停后走出精舍,欢喜地与高僧交谈。
门前的水面如同一面镜子,万物景象尽收眼底。
这清净的环境,想要与谁为邻呢?野莲又无处可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山,南宋诗人,知名于其山水诗和田园诗,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浓厚的道家和佛家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游历苕溪时,受到了卞山细雨的启发,表达了他与高僧交流的愉悦与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访报本简长老》是一首富有禅意的山水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高僧在静谧的雨后环境中交流的情景。开篇“比泛苕溪来”,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而湿润的自然环境,苕溪的水流与卞山的细雨交织,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接着,诗人走出精舍,雨后的清新空气与高僧的对话,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愉悦。
“门临水若监,万象皆可睹”展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清幽。在这里,水面如同一面清晰的镜子,映照出周围的万物,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澄明与豁达。最后一句“清净欲谁邻,野莲无处所”则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渴望与对友谊的思考。尽管环境宁静,但他所向往的宁静生活却似乎无处寻觅,这种淡淡的惆怅为整首诗增添了深度。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但意境深远,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又有哲理的思考,完美地融合了诗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清雅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人与人的交流,表达了对宁静、清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苕溪”主要指什么?
“门临水若监”中的“监”指的是什么?
诗人表达对清净环境的渴望,最后一句提到的“野莲”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