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3:11
采桑子 题潘晓庵斗酒百篇小像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画师貌出高人态,梧竹澄鲜。
庭户萧然,道是诗颠并酒颠。
玉山百罚颓唐甚,醉汉琼筵。
纱帽微偏,击唾壶歌宝剑篇。
这位画师的形象显得出众而高雅,竹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
庭院中一片冷清,似乎在说他既是诗的狂人也是酒的狂人。
在玉山之上,他的颓废和失意十分明显,醉汉在琼筵上尽情狂欢。
他的纱帽微微歪斜,口中击打着唾壶,唱着宝剑的歌谣。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清代诗人,以其奔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酒、对诗的热爱,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的时期。作者通过描绘画师的形象,表达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艺术与酒的追求与狂欢。
这首《采桑子》充满了浓厚的个性与情感,画师的形象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个生活的狂人。他的高人态度、清新的环境与萧然的庭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受。诗中反复强调的“诗颠”和“酒颠”,不仅指向画师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一种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他在玉山之上感受到的颓唐,正是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与此相对的是他在琼筵上的醉酒欢歌,似乎在逃避现实的同时又在尽情享受生活。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画师的形象与内心状态的对比,探讨了艺术与酒精的关系,以及人在社会变迁中的孤独与放纵。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我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画师的形象如何?
A. 平凡无奇
B. 高人态度
C. 疲惫不堪
诗中“道是诗颠并酒颠”表达了什么?
A. 画师只关注于酒
B. 画师的身份复杂,既是诗人又是酒徒
C. 画师不喜欢诗与酒
“庭户萧然”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活热闹
B. 画师的孤独与寂静
C. 自然的宁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