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若山坊进退格》

时间: 2025-05-02 08:25:45

诗句

绿涨空中幄,黄铺地上云。

风条钩过轿,雨穟没行人。

夹路桑千树,平田稻十分。

泽行殊不恶,物色逐村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25:45

原文展示:

绿涨空中幄,黄铺地上云。
风条钩过轿,雨穟没行人。
夹路桑千树,平田稻十分。
泽行殊不恶,物色逐村新。

白话文翻译:

天空的绿意如同绣幔般涌动,地面上铺满了黄色的云彩。
风吹拂着,像钩子一样穿过轿子,雨水淹没了行人。
道路两旁种满了千树桑,平坦的田地稻谷成熟丰盈。
湿地的风景并不令人厌恶,万物的色彩在村庄中显得新鲜。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涨:绿色的植物茂盛生长,形容春夏时节生机勃勃。
  • 空中幄:比喻天空的云彩,如同绣制的帷幕。
  • 风条:风的形状和流动。
  • 钩过轿:风像钩子一样掠过轿子,形象生动。
  • 雨穟:雨水淹没,穟为“淹没”的意思。
  • 夹路桑千树:道路两旁种植了很多桑树。
  • 平田稻十分:指田地中稻谷丰收,十分形容数量多。
  • 泽行:湿地的景象。
  • 物色:万物的颜色和样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整体描绘了自然景观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农耕文化的特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个性化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体现了对农田丰收和自然变化的感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过若山坊进退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农田生活的诗作,整体上展现了春夏时节的盎然生机。诗中“绿涨空中幄,黄铺地上云”开篇便以色彩丰富的自然景象吸引读者的注意,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繁茂与生机。接着,诗人通过“风条钩过轿,雨穟没行人”的描写,展现了天气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状况,风雨交加时,行人似乎被困于自然之中,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随后两句“夹路桑千树,平田稻十分”,则转向乡村田野,展现了丰收的景象,桑树和稻谷的描写不仅呈现出丰富的农田资源,也反映了农民辛勤耕作的成果。最后一句“泽行殊不恶,物色逐村新”则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生活的欣喜,尽管环境潮湿,但景色依然美丽,万物新生,暗含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细腻观察,形成了鲜明的生活气息与自然气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涨空中幄:描绘了春夏季节,绿色植物的生长让天空如同绣帷般绚丽。
  • 黄铺地上云:地面上黄色的云彩,象征着丰收的稻谷。
  • 风条钩过轿:风的形态如钩子般穿过,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雨穟没行人:雨水淹没行人,描绘了恶劣天气下的孤寂感。
  • 夹路桑千树:道路两旁的桑树,体现了农业的繁荣。
  • 平田稻十分:稻谷丰收,象征着辛勤的劳动带来丰厚的回报。
  • 泽行殊不恶:湿地的环境并不令人厌恶,反而充满生机。
  • 物色逐村新:万物的色彩在村庄中显得新鲜,象征着希望与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天空的云彩比作绣幔,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风条“钩过”,赋予风以动作,增强了动态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乡村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丰收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及对农田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意: 象征着生命力与希望。
  • 黄色云彩: 象征着丰收与富饶。
  • 风与雨: 自然的力量,展现了变化与不确定性。
  • 桑树与稻谷: 象征着农业和农村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涨空中幄”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秋季
    • B. 冬季
    • C. 春夏季
    • D. 夏季
  2. “风条钩过轿”的含义是什么?

    • A. 风轻轻吹过
    • B. 风猛烈地刮过
    • C. 风像钩子一样穿过
    • D. 风平浪静
  3. 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哪方面?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 C. 对历史的追忆
    • D. 对爱情的向往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杨万里《过若山坊进退格》 vs 王维《山居秋暝》: 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前者侧重于生机与丰收,后者则倾向于孤寂与宁静,反映诗人对自然的不同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麻子湖遇逆风有作 余评事惠龙团兽炭香璎凫实且许以百丈山楮衾 元宵雨 送陈纠任满归 劝学示子元夫 赠争相士三首 禽言十咏·如恶 赠天王长老无著 章钓仙吹铁笛善医眼与齿相说法尤高 奉题吕氏宜老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屮字旁的字 身将就木 白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义愤填胸 包含祥的词语有哪些 天地开辟 警笛 公元 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发奸摘隐 知音谙吕 宵晦 包含沾的成语 衣字旁的字 倒持手板 阎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