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5:58
太湖缺处束为桥,总把吴中景物包。
去百里閒山独立,跨三州地永平交。
古亭休说曾垂钓,长剑何妨更斩蛟。
欲觅鸱夷无处所,如今只自网船抛。
在太湖的某个缺口搭建了一座桥,尽将吴中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
前行百里,独立在闲山之上,跨越三州的土地,交汇于永平之地。
古亭中不必再提过往的钓鱼故事,手持长剑又何妨斩杀蛟龙?
想要寻找鸱夷之士却无处可寻,如今只好自己在船上撒网抛钩。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
《长桥望湖》产生于诗人游览太湖时,目睹美丽的湖光山色,产生了对自然的赞美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既有对美景的描绘,也有对历史与理想的追求。
《长桥望湖》是一首描绘太湖美景的古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触勾勒出湖光山色,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诗人内心的豪情。开篇以“太湖缺处束为桥”,将太湖的自然景观与人造建筑相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这一背景下,诗人接着描绘了“去百里閒山独立”的情景,表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与独立精神。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以“古亭休说曾垂钓”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以“长剑何妨更斩蛟”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态度,暗示着诗人心中对理想与奋斗的执着。最后一句“欲觅鸱夷无处所”则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诗人虽有追求,但却难以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转而自我放逐于自然之中,表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太湖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太湖的美丽景色,诗人反映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终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长桥望湖》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古亭”主要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如今只自网船抛”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