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1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14:16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後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我颇感到奇怪,梅花怎么不肯开放,难道不知道它是有意在等待春天的到来吗?
灯下,梅花的玉面香气四溢;雪后,它的春容更胜一筹。
我触动清雅的诗句,写下了这些词句,红袖轻抚着杯子,趣味盎然。
那些俗人只顾盯着眼前的美景,哪里知道我只喜欢那梅花,不愿栽种夭桃和艳杏。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在文学上以诗、词、文名世,尤其以政治、经济改革而闻名,主张“新法”的实施。
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巅峰和困境之际。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咏梅》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眼光的蔑视。开头的两句以反问的方式引入,表现了诗人对梅花傲然不屈、耐心等待的赞赏;而灯下的梅花与雪后的春容则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正如诗人内心深处对美的理解。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诗人与梅花的共鸣,他在诗中流露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杯中美酒的享受,体现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与恬淡。最后两句则揭示了世俗的短浅和对美的片面追求,诗人以梅花的高洁自持,强调了对内涵的追求,表达了对世俗的反叛与超然。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歌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反映了其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与批判,体现了追求内在美和精神世界的高尚情操。
王安石在《咏梅》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夭桃、艳杏”主要用来对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