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7:33
示杨德逢
作者:王安石
我行其野,春日迟迟。
有苑者柳,在水之湄。
有鸣仓庚,岂曰不时。
求其友声,颉之颃之。
嗟我怀人,何日忘之。
六日不檐,方何为期。
期逝不至,我心西悲。
跂予望之,其室则迩。
一者之来,我心则喜。
我之怀矣,升彼虚矣。
爱而不见,云何吁矣。
我在田野上漫步,春天的日子慢慢延续。
看那柳树,在水边轻轻摇曳。
听到鸣叫的鸟儿,难道说它们不合时而鸣吗?
我在寻求友人的声音,翩翩飞舞,真是美妙。
唉,我思念我的朋友,何时能够忘记呢?
已经六天没见面,究竟何时才能再聚?
期盼的日子已过去,我的心情悲伤如西风。
我踮起脚尖望望,离他们的住处那么近。
朋友一来,我的心情就会欢喜。
我的思念啊,已经升华到虚空之中。
爱而不能相见,怎能不叹息呢?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推行新政,力求国家富强。其诗词有深厚的社会关怀,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安石的晚年,反映了他在政事繁忙之余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描绘的春日景象,恰恰与他的思念相映成趣,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
《示杨德逢》是一首抒情诗,描写了春日的田野景象与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以“我行其野,春日迟迟”引入,给人以宁静而温暖的感觉,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接着,诗人描绘了柳树和鸣鸟,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这些景象与诗人的思绪交织在一起。
“求其友声,颉之颃之”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友人声音的心情。这里的“颉之颃之”生动形象,似乎可以听到友人谈笑的声音,进一步增强了思念的情感。
接下来的句子“嗟我怀人,何日忘之”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六天未见,时光在等待中显得漫长,诗人的心情愈发沉重,“我心西悲”道出了他的孤独与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田野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心灵的感受,反映了王安石在繁忙政务之余,依然对友谊的珍视与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思念为主线,结合春天的自然景象,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人生的感悟。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深化了内心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示杨德逢》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安石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仓庚”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鸟
B) 虫
C) 魚
D) 獸
诗中“六日不檐”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期待
C) 忧伤
D)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示杨德逢》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思念之情,但王安石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象与友人相思相结合,表现出春天的美好与惆怅;而杜甫则通过夜晚的寂静与对弟弟的思念,展现了更为深沉的家国情怀。两者均体现了对亲情与友情的珍视,风格各异却同样感人。